“黑导游”问题一直是旅游市场久治不愈的顽疾,非法揽客、强迫消费、忽悠旅客等现象层出不穷。那么,是什么培育了“黑导游”的生存土壤?
过去半年里,26岁的贾美希终日所想的,是如何从游客手里骗走更多的钱,她和同事每天讨论的,也是怎样让旅游中的骗局不断升级。贾美希说,夜深人静时,她曾自责过这些行为,但看着银行卡上存款数字的不断增加,她努力克服了“心理障碍”。
贾美希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去年从当地一所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随男朋友到陕西西安打拼。初到西安的他们,并没急于找寻工作,而是先计划了一次旅游,因为二人对陕西的景点都不熟悉,所以就在西安鼓楼附近的一家旅行社,报了散客旅游团。
贾美希记得:“当时团费很低,我们选择的那条线,有兵马俑、华清池、骊山、半坡遗址四个景点。”交完费后的第二天早上6点,她接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电,对方自称是此次旅游的导游,并让其7点钟到指定的地方等待旅游中巴。
贾美希按照约定时间到达后,一直等到将近10点,才看到车辆到来,虽有些生气,但她没向导游提出质疑。而接下来的旅游经历,则让贾美希烦恼不已。
“印象最深的是从华清池出来后,导游直接把我们带到一家旅游商场,推销所谓的蓝田玉和各种各样的旅游商品,可我们这个团的成员都没人买。”贾美希说,随后,在赶往兵马俑的路上,导游便开始发飙了。
“你们这些傻子,都是饿死鬼转世吗?这么热的天,你们都带着饮料,我连水都喝不起,你们就不能可怜可怜我,买点东西,让我解个渴。”贾美希说,最初并无人理睬这个导游,但她开始变本加厉地对游客辱骂起来,并让司机关掉了车里的空调。
紧接着,司机也跟着导游一起骂了起来。“大致意思是,我的工资都是靠你们买东西的返点,你们不买,我们就得喝西北风。”贾美希说,见到这种情况,有个中年男人回应了句:“你们差不多就可以了。”话刚说完,司机却猛踩刹车,举着拳头朝他走来。
“如果不是众人拉架,那天肯定打起来。”贾美希说,在参观完兵马俑景区后,导游又带着他们去了另一家商店,无奈,这次有不少人士购买了店里的高价商品。
贾美希还告诉记者,在返回西安途中,导游仍不停地用陕西话辱骂游客。回到住处后,贾美希发誓:“再也不旅游了。”
“黑导游”内幕
没几天,贾美希就开始网上搜索招聘信息,但她发现,在西安找工作,很多都与旅游有关。“我不想做销售,也不懂别的技术,后来想着要不也去做导游,但坚决不做黑导游。”贾美希称。
后来,她将同样的简历,发送给数家名头较大的旅行社。贾美希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面试通知。对方让她到碑林区长安北路上的一个写字楼面试。
到了写字楼后,贾美希发现,旅行社也在此办公。“面试很简单,也不要什么学历,就告诉我,做导游和做销售一样,脸皮要厚。”贾美希笑着说。
贾美希当时只想赶紧有个工作,所以并没考虑太多,第二天就开始来这家旅行社上班。旅行社给她开出的待遇是每月基本工资900元,其余全靠提成。
“公司人很多,看着都挺和善,觉得像正规公司。”很快,贾美希发现,这家旅行社从没和她提起过导游证的事情,也没鼓励她去考旅游证,只是在接受了简单的路线和历史知识培训后,就开始学习“规矩”。
贾美希透露,按照这家旅行社“规矩”,旅游行程中,导游每天至少安排游客进两家购物店,参观景点的时间能缩短就缩短,但购物时间绝对不能减。
“每次进店,店主都会登记我们是哪家旅行社的,如果我带的游客在店里时间过短,他就会向旅行社投诉,直接影响我的待遇和名声。”贾美希告诉记者。
她还透露:“如果游客不肯配合,导游必须采访各种方法强迫消费,例如,不肯开车、车上不开空调,甚至直接甩团。”
最让贾美希惊讶的是,他们内部有一个业绩排行榜:“就是引诱游客购物和增加自费景点的收入榜单,排行在前的导游,是最黑的。”
另外,贾美希对记者说,导游的收入除了购物提成、讲解费外,门票提成也是一项。“比如100元的门票,我们和景区有合同价,只有不到一半的价格,言外之意就是,游客不买任何东西,旅行社也不赔钱。”
了解完这些规矩后,贾美希有些害怕,她想提出辞职,但很快,老板以办理社保之名骗走了她的身份证。“老板看我哭,就说,你这样做又不伤天害理,别人出来旅游就是出来花钱的,你能不让人花吗?”就这样,贾美希开始接受了黑导游工作。
但贾美希不能接受的是,他所在旅行社不仅黑游客,还黑自己的员工。“你想想,公司那么多人,多是女孩儿,都知道带团就能挣钱,但让谁带呢?”贾美希反问道。
贾美希说,姿色较好的导游必须陪公司高层睡觉,姿色一般的要给领导小恩小惠。“除了高层外,有时候还得给司机好处,必要的时候,也得陪睡。”
“幸亏我长得不好看,所以给领导红包后,就领活儿了。”贾美希说,直至她正式带团,也没人向她提及导游证。“旅行社给我办了一个工作吊牌,做的和导游证很像,如果不仔细辨认,根本看不出来。”
利益输送
上岗后的贾美希,没有几个月,就熟悉了所有业务,他向记者讲述了黑导游骗旅客的常规手段:“主要是低价战略,世上没有免费午餐,你从报名低价团那一刻,就已经走进了陷阱。”
贾美希向记者介绍,没有资质的旅行社,一般都与旅游地的珠宝玉器或名表首饰店有合作协议:旅行社负责把游客领到店里买东西,获利后,商店要负责安排游客的吃住行。
“言外之意就是,旅行社号称团费里包含了餐费等,其实商家还会再返还一份。”贾美希称,“如果遇到外地需要住宿的游客,旅行社安排酒店的档次和游客当天消费成正比,但基本不会是高级酒店,要么是条件很差的多人间,要么远离市区,交通不便。”
“越是‘坑人’的购物点,给的提成就越多。”贾美希说,这些购物点的商品,不是以次充好,就是以假当真,且多是珠宝、玉器、名表、首饰一类的商店,游客现场根本看不出价值和优劣,但在商家的“忽悠”下,游客可能会花高价买回次货、假货。
贾美希清楚记得,她的一位游客,在兵马俑景区外的一个购物点花了10万元,买了一块号称镇店之宝的玉佩,“那个东西进价就几百块,但我不能当面说,看着那个游客开心的表情,心里很复杂。”
“如果碰到什么都不买的游客,导游除了给脸色外,还经常借下面活动没安排好,或者找借口直接开溜,让你苦等,这样,购物就由‘暗骗’变成‘明抢’。”贾美希说。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贾美希的说法,黑导游只是整个旅游利益链的一个环节。“旅行社、地接社、地接导游、购物点等,都在这个利益链上。”
贾美希还说,他们行业内流传着一个“食物链”:旅行社“吃”地接社,地接社“吃”自己的地接导游,地接导游则“吃”购物点,购物点“吃”游客。
“其实,也不能全怨导游,我们也无奈。”贾美希透露,很多导游的工资很低,有的甚至没工资,若想赚钱,只能想办法从购物上拿提成,一般给导游的提成是10%左右。
另据贾美希报料:办假导游证,也是该行业公开的秘密。“有的是纯假证,有的是套用别人的证,故意把证上的信息制作得比较模糊,让人难分辨。”
“全国都这样,别说我们没证的导游,正规导游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是他们稍微好一点。”贾美希把这种黑导游猖獗的原因,归结于“整个旅游市场不规范”。
问题到底出在哪?
如贾美希所言,记者调查也发现,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日益兴盛,频频曝出的黑导游蒙骗游客的事件,让导游的名声越来越不堪。而黑导游的猖獗,也对持证的真导游造成了不公,甚至直接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首都北京,黑导游也同样猖獗。早些时间,北京一男导游甚至持刀强迫游客购物,并高呼“弄死你”。日前,旅游舆情官方微信也推出了热点观察《北京黑导游为什么这么猖獗?》,而此举,让旅游大省四川省的旅游局局长郝康理“实在看不下去”了!
昵称为“老郝”的郝康理局长在微信群里发声:贪便宜游客和黑导游都在“赌”!长期以来治理“赌客”,为何不在治理“赌场”(购物点)上用力?
值得注意的是,郝康理对此早有深度剖析和思考。去年5月14日他在接受《中国旅游报》专访时就明确指出,“零负团费”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志都把矛头指向了黑社、黑导,但是我们却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违法经营的购物点。
郝康理认为:如果问题的根源在黑社、黑导,那么旅游局可以出重拳整治,严厉处罚甚至关停一批旅行社、取消一批导游员的资质。但是问题能彻底解决吗?答案是否定的。
他拿四川省举例:“即使四川没有了黑社和黑导,其他省市客源地的黑社也会继续输送‘零负团费’团;另一方面,自驾车游客进入这样的购物点仍然会被‘宰’。”
“但是,如果我们关停了欺客宰客的购物点,让旅行社失去这部分‘灰色收入’来源,自然无法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揽客,也能从根本上避免导游员诱导、甚至强迫游客购物了。如果说黑店是主犯,黑社就是帮凶。”郝康理直言不讳。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社会各界对黑导游等黑旅游产业长期质疑,但此类事件仍频频发生。
“不久前我辞职了,旅行社仍然没给我身份证,我直接挂失补办了一个。我希望有更多的黑导游能离开这个行业,并站出来告诉大家这些潜规则。” 贾美希最后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