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例
讲述人:江西康辉国际旅行社导游
小赖
尴尬事:1.有一次带团去泰国,一些成员一大早就起来跳广场舞,时间:6点钟。
2.仍然是带团去泰国,领队在酒店前台拿房卡。团里一些成员就在大厅说话,声音很大,影响到旁边的人,酒店工作人员去劝说,他们却说自己声音本来就这么大,小不下来。领队劝说也不听,团员还是我行我素的大声说话,看到旁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我们自己都感到很不好意思。
3.仍是在泰国,有游客外带酒店早餐。酒店已明确标明不准外带早餐,旅行社也和团员做过提示,但是这个游客还是外带了,然后被酒店发现。他还和邻队吵,说自己路上不能饿着,认为自己花了钱就该享受到,不能让他吃不饱。
导游说:最近发生的游客偷钱包事件、飞机上对空姐泼面事件等,事后都会惩罚领队。其实我们也挺无辜,因为每次出发前,都会在机场和游客做一些说明:“出国就是代表中国形象,大家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法规和习惯。”但是认真聆听并遵守的游客寥寥无几。
点 评
文明出游 游必有“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出境旅游的持续升温,我国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实在令人堪忧。
在有些国家,专门用中文标志告诉游客:“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扔垃圾”,这并不是因为汉语越来越普及,而是由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往往是中国游客。游客们一时的疏忽大意、一时的“不拘小节”让祖国蒙羞,让汉字染耻。
文明意识、自律意识的丧失应当是出境游不文明现象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之后,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位的生活,旅游特别是出境游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追捧。经济实力上去了,文明修养却落下了,出境人员数量高速增长,而出境游的质量却不容乐观。如果没有文明的浸润,钱再多,也只是财大气粗式的摆阔,到哪玩儿也不会受到欢迎;如果没有自律意识的约束,一味地“放松”、放任甚至放肆,那么中国形象只会是一个暴发户式的形象。只有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文明意识、自律意识,中国游客的形象才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如何才能提高公民的文明意识?首先,党和政府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文明出游公约》,宣传部门要大力弘扬文明、健康、和谐的旅游方式、旅游行为,积极倡导公民讲文明、懂礼貌,做传播中国礼仪文化的使者。公民的自律和自觉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不是什么问题都要靠政府来解决,文明出游理应是游客本人的自觉行为。外出旅游当然是为了放松心情,开拓视野,但是放松不等于放纵,有些游客在国内尚且中规中矩,可一到国外似乎就无法无天、忘了规矩,这种现象还是由于这些游客没有把文明当做一种文化自觉,而是当成了一种负担。文明不是负担,文明应当是一种尊严,一种“君子慎其独也”、“克己复礼为仁”的良善。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出境游客才会游必有“方”,才不至于放松到放纵,才能自觉地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才能改善中国的形象。
金钱买不到文明,出手阔绰不代表精神富足,文明出游,靠的是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靠的是礼乐文化传统的浸润,靠的是公民的自律与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