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来自许昌、周口、三门峡、平顶山……谁都想不到,4月25日在尼泊尔发生的8.1级地震,让4名以自由行方式前往尼泊尔的河南老乡,在惊慌中相遇。地震导致多地通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道路中断,躲过了强震的他们,最大心愿就是乘车前往加德满都,从余震不断的尼泊尔飞回祖国。
“你赖以生存栖息、在你心里无比稳固坚韧的大地,在你赤脚下震撼,身上每个毛孔都惊恐张开。如果你不在现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有多么令人绝望。”这虽简短却像诗一样有力的几句话,是身在尼泊尔南部平原城市奇特旺的河南许昌白领小伙“一梦”25日亲历8.1级地震后写下的感言。
“地震时我正在一家小旅馆里,感觉房子在晃动,就从屋里飞奔到街上,地下是石子,我赤脚飞奔的,等到一切平静下来,往回走时,才发现石子像玻璃一样刺脚。”“一梦”说。
同样,来自平顶山的23岁大男孩“颜神”,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扣留”到奇特旺,无法去向往已久的博卡拉玩滑翔。“骑着摩托到西藏,就是为了顺便来尼泊尔玩滑翔,谁想却赶上了地震。”他自嘲地说道,自己手头最“有趣”的东西就是地震时抓拍的视频了。从“颜神”提供的视频中,可以清晰看到简陋却文化味道浓郁的奇特旺街头,暗黑皮肤的当地人、金发碧眼的欧洲游客、黄皮肤的中国人,都已经从屋子里撤到大街上,还有人指着一栋三层在建的砖瓦结构居民楼呼喊,“天哪天哪!房子在动”。
在尼泊尔另一个著名旅游城市博卡拉,24岁的周口背包客“小乙”,则在震后第一时间用颤抖的手发出微信,向家人报平安:“我很好,很幸运,躲过了强震。”
在北京工作的三门峡姑娘小曹和朋友从拉萨出发来到尼泊尔,目前停留在博卡拉。“地震时我在去博卡拉的路上,太吓人了。”四名河南游客,通过尼泊尔当地华人QQ群在异乡“相遇”,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尼泊尔旅游,第一次经历地震。“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站在动静那么大的土地上,等着楼房倒塌。”
除了四名自由行游客,现在尼泊尔攀登喜马拉雅山的郑州户外爱好者刘颖,25日在珠峰北坳拉练下撤时遭遇冰崩。不过,刘颖眼下已连夜从前进营地6500回到大本营5200。
“刚又余震”,昨天下午3点(当地时间下午1时),记者几乎同时收到了4位河南老乡从尼泊尔奇特旺、博卡拉两地发来的联络微信。早日返乡,已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
返乡前,四名河南游客还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回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地震,中断了多地通往加德满都的道路。
全球公益连锁客栈游家UHOME,26日已通过多种渠道向滞留在尼泊尔的华人宣布,“可以免费入住游家在尼泊尔博卡拉和奇特旺开设的两家店面。”
而博卡拉华人华侨协会成员、在当地开设中餐厅的刘老板透露,协会已成立“博卡拉华人华侨临时救援小分队”,在及时提供信息的同时,还将最大限度保障滞留在博卡拉游客的安全。刘老板本人的餐厅,25日也接纳了十余名中国游客。
释疑
为啥自由行游客偏爱尼泊尔?
25日晚间10时44分,以年轻粉丝居多的“穷游网”在其官博公布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推算数据:地震事件发生前后一周,已在尼泊尔当地或者即将前往尼泊尔的穷游用户,共计2743人。
自由行游客为啥偏爱充满“禅”和“静”味的尼泊尔?听听咱们的平顶山老乡“颜神”怎么说。
“很多自由行背包客都是从西藏出发,然后前往尼泊尔的。路线安排一般是加德满都——奇特旺——博卡拉,到奇特旺骑大象,看鲨鱼,到博卡拉玩滑翔,对大家来说是最有意思的事。”他透露,自由行游客喜欢在西藏首府拉萨玩完后转战尼泊尔,在拉萨办理签证,费用不到200元,有效期为15天。之后,大家会包车去樟木,从樟木坐车到尼泊尔边境口岸,由此进入尼泊尔。在樟木拼车,人均花费不超过300元。这一路下来,比参团飞赴尼泊尔要便宜很多。
盘点
21世纪以来的部分大地震
●2001年1月26日,印度古吉拉特邦7.7级地震,大约2.5万人死亡。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多个国家,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
●2005年3月28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北部发生8.5级地震,大约1000人丧生。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地震,截至当年9月25日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25万至30万人死亡。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触发海啸,526人遇难。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9.0级地震并触发海啸,超过1.8万人死亡或失踪,地震和海啸致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辐射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