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呼伦贝尔市东北部,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约占呼伦贝尔市总面积的23%。这里有勤劳勇敢的狩猎民族,罕见奇特的地质遗迹,一望无垠的沃野肥田,这里是生态旅游圣地,中华文明的北归源泉。

一、自治旗旅游资源分类与赋存状况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规定标准以及鄂伦春自治旗旅游资源的统计结果,鄂伦春自治旗共有8个主类、19个亚类、 31个基本类型和61个基本类型实体,即全国规定的8个主类,鄂伦春自治旗全部具备;全国31个亚类,鄂伦春自治旗拥有19个;全国155个基本类型,鄂伦春自治旗拥有61个,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亚类和基本类型的61.3%和39.4%。其中自然旅游资源有4个主类、9个亚类、15个基本类型和35个基本类型实体;人文旅游资源有4个主类、10个亚类、16个基本类型和26个基本类型实体。
旅游资源的总体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比较齐全
从总体上讲,鄂伦春自治旗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类型比较齐全,既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人文旅游资源,共有61个实体。在鄂伦春自治旗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居多,有35个实体,其中生物景观类尤为突出,有个17实体;人文旅游资源有26个实体,其中旅游商品类居多,有10个实体。

鄂伦春自治旗的自然旅游资源以森林、湖泊、山地为主,以林木花卉、野生动物为辅,而且大多保存完好,是开发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绿色旅游、美食旅游、健身旅游的良好基础。

人文旅游资源以鄂伦春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商品为主,以鲜卑文化、鄂伦春文化、特色饮食、康体场所等为辅,是开展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和产业观光旅游的载体。
2.部分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开发利用价值较大
鄂伦春自治旗旅游资源不仅品种较多、类型较全,而且有些具有相当高的科学、历史价值,文化底蕴深厚,品位较高,开发利用价值较大。
在自然旅游资源中,最为突出的是大兴安岭原始大森林、湖泊、火山、河流、冰天雪地等,经过科学开发建设,可以成为吸引当地、周边及其它地区国内游客的旅游精品;在人文旅游资源中,最为突出的是嘎仙洞鲜卑旧墟石室、以“三少民族”鄂伦春为代表的民俗观光资源等,它们均为特品级和优良级旅游资源,经过科学的规划开发,可以成为吸引全国和海外游客的旅游精品。

3.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开发难度较大
鄂伦春自治旗旅游资源散布在近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由于自治旗地处偏远地带,许多地方人烟稀少,远离大中城市,尤其远离我国中原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开发水平低,交通体系不发达,各景区景点之间距离相对较大,旅游线路过长,旅游资源的可达性较差,开发难度也大,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4.与周边地区相比,旅游资源有自身特色,但不具备垄断性优势
与周边地区相比,自治旗旅游资源的特色在于,独一无二的鲜卑发祥地古遗址、独特的鄂伦春民族风情。然而高高兴安岭、原始大森林、冰天雪地、绿色的生态、银色的世界、纵横交错的河流这些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相比,会给一般游客的感觉印象大致相同,具有某种程度的同质性和相似性,因此不具备垄断性优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鄂伦春自治旗必须不断创新开拓,才能保持自身应有的竞争力。
二、自治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鄂伦春自治旗深入实施“旅游活旗”战略,逐步培育旅游业为自治旗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编制了《鄂伦春自治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自治旗“十二五”规划当中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先导,旅游业收入持续高位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十一五”以来,自治旗紧紧抓住国家鼓励旅游产业开发和重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鄂伦春自治旗结合实际,突出拓跋鲜卑历史、鄂伦春民俗、大兴安岭森林生态3大特色,着力打造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目前,自治旗拥有4A级景区1处(布苏里景区),2A级景区3处(嘎仙洞景区、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兴安国家森林公园、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二星级宾馆4家(嘎仙宾馆、诺敏山庄、阿里河林业宾馆、鑫磊商务宾馆),旅行社4家(森林骄子旅行社、兰天旅行社、大鲜卑山旅行社、天意旅行社),旅游纪念品企业15家。
2010——2015年旅游统计数

三、鄂伦春旗发展旅游业优势
鄂伦春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林区与东北农垦区的交接地带,鄂伦春民族文化、自然生态景观、森工、农垦等旅游特征在鄂伦春都有充分体现。
1、鄂伦春民族文化,鄂伦春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鄂伦春自治旗是鄂伦春族唯一的县级自治区域,鄂伦春民族因狩猎而形成的本民族文化、风情、历史、工艺、生活方式等,毫无疑问将成为自治旗重要的旅游吸引力,这种基于一个民族优秀文化而带来的旅游优势,其影响力非常广泛而巨大,其价值是世界级的。自治旗现有7个猎民村,鄂伦春族原住地风情最显著的是托扎敏乡,拥有典型猎区风貌,集中了两个猎民村,是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
2、鲜卑历史文化,鄂伦春自治旗还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重要的发源地,鲜卑石室“嘎仙洞”是全国重点文物,“拓跋鲜卑之源”成为鄂伦春又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旅游资源。
3、自然生态资源,大兴安岭大生态背景、优美的景观环境,与民族文化相关的神山神泉,原始森林、火山、林中大河、峡谷,以及温泉、矿泉等资源,构成了角度多维、层次丰富的生态旅游景观。
4、森工旅游资源,大兴安岭森工企业的精神传统、历史历程、生产过程、特有文化,令游客充满兴趣的森林小火车、林班营地、护林防火、养护作业等要素,构成了鄂伦春旅游与森林生态密切相关的森工文化旅游资源。
5、农垦旅游资源,东北农垦文化历史在旗域东南部有突出体现,现代大农垦风貌、农垦精神及历史文化、现代大农业休闲,形成了鄂伦春旅游另一重要优势资源。
6、其它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布苏里旅游区体现了中苏对抗时期东北边界地区的备战历史,是特殊的旅游资源,丰富了鄂伦春的资源种类。大祥瑞寺作为佛教旅游项目,是对鄂伦春旅游的一大补充。鄂伦春自治区级地质公园的冰臼、冰石河等地质景观,岩画等特定景观均具有开发价值。
此外,各乡镇、林场、农场,多有小规模的休闲餐饮等项目,符合本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消费需求。
综上,鄂伦春自治旗对于广域旅游市场具有特殊吸引力,其神秘、生态、民族等特征,容易形成广域旅游魅力,能够让远距离游客感觉:“鄂伦春自治旗”,就是一个应当旅游,适合体验的地方,就是一生中必须要去的神奇之地。
四、鄂伦春旗旅游空间布局
未来15年(2011-2025年)鄂伦春旗将按照两横一纵、五个支点、“工”字型旅游空间布局模式发展。
(一)两横一纵(三条轴带):
1、北部横轴:(加格达奇)——阿里河镇——吉文镇——甘河镇——克一河镇;
2、中央纵轴:阿里河镇——昆仑山冰臼群——托扎敏乡——达尔滨湖温泉——诺敏河火山地质公园——诺敏镇;
3、南部横轴:古里乡——大杨树镇——宜里镇——达尔滨湖温泉——达尔滨湖森林公园。
(二)五个支点:
“支点”是旗域内辐射周边相当大地区的区域旅游基地,提供完善接待服务。鄂伦春自治旗地域广阔,公共交通不发达,五个支点的布局确立,是全旗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举措,五个支点是:阿里河镇; 托扎敏乡;达尔滨湖温泉;大杨树镇;克一河镇。
(三)工字布局:
“两横一纵”三条轴带连接自治旗内全部五个支点(旅游基地)以及主要旅游地,现有道路支撑条件良好,形成鄂伦春旅游大格局中的“工”字型布局。
五、开发旅游产品体系
由于鄂伦春旗境内涉及数量较多的驻地企业,旅游项目开发主体涉及森工企业、农垦企业等多个驻旗企业,其旅游项目开发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如传统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在森工企业的开发中将森工体验等内容进行重点体验,具有鲜明的森工特色,因此在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上将其按照开发主体划归为森工旅游产品体系方面。
因此鄂伦春旅游产品体系几大类型为:鄂伦春民俗旅游产品、鲜卑文化旅游产品、森工旅游产品、农垦旅游产品、旅游城镇、其他,共六个大类。
六、鄂伦春旗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情况
(一)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进展情况
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项目涉及内容较多,具体情况已经由鄂伦春自治旗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管委会做出详尽的书面报告附后,请领导审阅。
(二)布苏里北疆军事文化旅游区建设情况
布苏里北疆军事文化旅游景区2012——2015年共投入1.04亿元进行了景区大门、特色餐饮区、游客接待中心、陈列馆、将军楼、北国第一哨、三个窑洞恢复当年指挥部装修布展、围墙、员工生活区改造、景区绿化亮化、公共设施建设等工程。2013年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2014年6月18日正式开园营业。
(三)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情况
2014年企业自筹资金1.1亿元进行景区东西两侧门区广场及游客服务站建设,在达尔滨罗建设60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4000平方米双子广场、4000平方米停车场,四方山祭祀广场以及相思树杜鹃林、四方山、石海黄菠萝、神指峡景区栈道。历时2年时间东西两侧门区广场及游客服务站、相思树杜鹃林、石海黄菠萝、神指峡景区栈道、双子广场、游客中心已经竣工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