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争议,争了7年,可是并未止住横店人复建新圆明园的步伐。据新华社报道,5月10日,占地6200多亩、总投资300亿的横店圆明新园(一期)在争议声中如期开门迎客。
去过浙江横店的人都晓得,这里有复制的故宫、还有新建的秦王宫以及清明上河园景区,当然也包括了广州街、香港街等。这些跨越历史时空的现代复制建筑和景区,称为横店影视城。铺垫这么多,若人们将横店影视城里的那些古建景点,视为影视道具,一切的争论就没有意义了。因为这些复建的景点,主要是为影视剧有偿服务的商业配套项目,不是文化意义上的古建重建。
新圆明园,无论受到多大的争议,都亟须厘清文化要素和商业目的的区别。文化洁癖者认为,无论存在或消失的历史古建,都不宜复建。因为这种复建并非原汁原味的呈现,而是斩断历史时空的新品、赝品。但这只能存在于“文化保卫者”的言辞逻辑里,和现实难以兼容。如故宫里的一些建筑,明清两代也因为天灾原因重建过;其他古建如湖南岳阳楼,当年滕子京重修还促成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消失的著名古建,后人复建并无不可,犯不着以文化洁癖的思维去怨之讽之,文化宽容是必要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复建历史古建可以商业放纵,将复建古建纯粹商业化。
横店影视城里的古建复建项目,是影视剧大繁荣时代的产物。作为影视文化产业的配套项目,有其存在的市场理性。横店不仅复建了故宫(明清宫苑),也复建了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秦王宫。
横店影视城里的古建筑复建品,本身并无多少文化含量,但由于有市场需求,就和影视剧一起构成了利益攸关的关系,因而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由此再评价新圆明园复建项目,可能会清晰理性许多。既然市场和舆论能够默认横店影视城“复制故宫”的存在,又何以诘难新圆明园的复建呢?
这里面恐怕不仅有文化洁癖,还有国人潜意识里的历史伤痛。可圆明园遗址是遗址,新圆明园是圆明园,两者本就不是一回事。
新圆明园,没有耗费一分一厘的公帑,纯属民间资本和社会集资,资金来源没有瑕疵。它瞅准的是横店影视城的招牌效应,为影视剧制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既然因市而生,新圆明园的未来就由市场决定。其他纷扰,毫无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