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新闻网安徽新闻中心讯 (张洁 胡晓发 崔艳 良景 报道) 最近,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是该省第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
据了解,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07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开展试点工作。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包括太平湖湖面、上游河流入湖口以及高水位以上80-200米湖滨区。太平湖湿地以湖泊湿地为主体,集河流、滩涂、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多种类型的湿地景观与亚热带森林景观构成其独特的景观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据初步调查,常见维管束植物有136科410属658种,浮游植物31属,浮游动物23属,鱼类43种,两栖类23种,常见鸟类144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16种。公园共划分为5个功能区,即湿地生态保育区、湿地科普教育区、大湖亲水运动休闲区、九曲湾历史与民俗文化体验区、主题生态群岛观光休闲区。
自试点建设以来,黄山区严格按照《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国家林业局关于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要求,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投入20亿元的建设资金,大力实施生态保护、湿地恢复和水质改善工程。如投入5.7亿元,实施了太平湖网箱养殖拆除与鱼类资源保护、太平湖流域综合整治及污水处理等14项水质保护工程;投入3.6亿元,实施了太平湖迎湖面生态保护、农村沼气推广应用、退耕返湿、营造水土保持林等7项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时,针对太平湖湿地的特点,对太平湖沿岸裸露坡面(湖滨带或消落带)和入湖河口湿地进行修复。
该区还积极组织周边社区村民参与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完成了6个湿地监测管理站、16个湿地公园巡护观测点和太平湖湿地宣教中心建设;建立了集采样、检测、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水质监测实验室;在乌石镇舒溪建立一处气象站,以获取水质和气象数据;配备了专门的野外观测仪器和交通工具。在公园边界处建立界桩、界碑100多个,在京台高速上、103省道、322省道旁和公园周边设置指示牌10个、各类宣传警示标牌100余个,并在重点区域设置了导览图,主要内容包括湿地公园边界、周边行政边界、高速等重要道路、重点景点、湿地修复和保护项目地、观鸟设施、监测站点等。
通过开展一系列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太平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更新的能力不断增强,并逐步趋向良性循环;太平湖水质各项指标逐年提升,经不同湖区监测表明,整个太平湖湖区水质总体优于III类;湿地公园河口区域、湖滨带和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湿地和水生植物群落,植被覆盖度达80%以上;水鸟种类有所增加,一些水鸟的种群数量也出现明显增加,如绿头鸭、斑嘴鸭的数量已由2007年的5000只和2000只分别增加到2013年的10000只和5000只。
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对于进一步提升太平湖风景区知名度、促进黄山区生态环境保护、5A景区创建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