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南方长大,一直向往着北方的冰天雪地。有着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就是极具北方特点的城市,欧式的风情、破落贵族般的大气、东北的豪放,冰灯、雪雕、教堂、白桦、黄昏日光下条石垒成的甬道……无一不令人沉醉与着迷。
私下认为去哈尔滨旅行,要么选冬,要么选夏。前者有世界第三大的冰雪节,并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配套的一切也已成熟健全,既有吸引力又可使人尽兴。于是借假期之际去哈尔滨转转,也用相机记录下已渐行渐远的岁月与流年。
第一天:逛火车站周边的老建筑
坐动车直达哈尔滨火车站,下车感觉有点乱,倒也是乱的自得其所,很符合东北人大大咧咧的性格。
火车站位于繁华的南岗区,传说中以哈尔滨里道斯红肠闻名的秋林商厦、毛主席当年住过的寓所等老建筑都位于火车站附近。所以下了车先将行李寄存,然后开始搜索老建筑的足迹。
首先从红军街开始,那里现在是婚纱影楼一条街,但其建筑基本都是当年日俄式的风格,商店的标志也很有特点。沿途走过去就可以绕到通往秋林的那条街上,“秋林”是犹太语,当年是犹太人经营的店铺,到那里一定要去一层买纯正的哈尔滨红肠。也可以买一个大列巴(一种哈尔滨大面包,味微酸)作为返程时送给朋友的礼物,反正此种面包很是坚固、不爱坏。
晚上找好住处,建议自助游的可以住苹果假日酒店,简单时尚、独特的布局和色调渗透着文艺气质,深得我意。
作为一个骨子里追求时尚风范的屌丝青年,选择苹果假日酒店是因为网站上一长串他们家分店的名字:革新街浪漫时尚店、防洪纪念塔好莱坞故事店、南极国际英伦田园店……每一家都投射出其独特思维和哲学色彩。
真正入店才发现无论是酒店内设的布局和色调来看都无处不体现着苹果假日酒店的特色,让人总觉得这样的品位和风雅永不过时。
(插播一下选址:绝对属于闹中取净的典范。)一进大堂,从吧台到橱窗、甚至地板、镶板、各种配件都透露出一股子绝不雷同的清新和现代感,仿佛你来到苹果假日酒店,除了提供一个舒适完美的落脚点,感受独具一格的浪漫时尚范儿也成了他们的使命所在。
服务生们的标准笑容和酒店惯有的卫生、整洁、温馨自不必说,在我的好奇心驱使下,还热情的带我参观了酒店的各种房型。
如果说传统酒店是乖学生,那苹果假日酒店绝对是叛逆却又让人不得不喜欢的“怪”小孩。完全摒弃了一成不变的酒店模式,房型设计脱离日常生活的轨迹,要的就是一份身心脱尘的愉快。
创新和魅力在此完美结合,多元化的元素巧妙融入酒店的装修之中,简约而不失高贵,细腻又不显繁琐,只等给顾客触动心灵的一次轻拂。
我脑补了一下:无论是想和亲爱的她忙里偷闲享受一个浪漫的夜晚?还是三五好友一起疯玩到深夜,或者大家庭一起出行……竟然都能找到每一次满足个性化需要的房间啊!
来到我事先预定好的房间——当当当,就是这个了!
装修简单不失个性,床品和设施都是精选的,干净宽敞,色调也是我喜欢的清爽。一夜好梦自不必说。房间刚刚好,服务刚刚好,透射出多一分嫌多,少一分不够的舒服。
第二天: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化公园——果戈里大街
去哈工大很可能是个人情绪作祟,漫步在父辈当年求学的地方很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并且哈工大的校园建筑也各具特色,俄式、苏联式、建国初期的筒子楼、现代式,应有尽有,整个一部“辉煌”中国建筑发展史,呵呵。
文化公园现在是一个游乐园,但是里面有很多“俄罗斯往事”可供发掘。“苏联烈士公墓”初见令人惊叹,像是电影中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中苏友好的历史,想象墓碑下埋葬着多少年轻的、花一样的脸。还有苏联胜利的凯旋门,方圆相间的拱式建筑,纪念碑、老邮箱、小红房子……过目难忘。
果戈里大街解放后叫做“奋斗路”,现在恢复了原名。这条街经过整修以俄式风情著称。这里有观光用的有轨电车,夏日晚上喷泉齐开、霓虹闪烁,光影中一片水光滟滟。韩国驻哈尔滨的领事馆以及旁边的银行等都是欧洲风情的庞大建筑,值得停驻。另外还可推荐大街上的一家饭店,叫做“老昌春饼”。是吃春饼的“好去处”。饼“很薄”,面身“特别结实”,卷着“美味”的菜肴“一口咬下去”,“爽”!尤其推荐金饼卷土豆丝、家常凉菜和香辣肉丝,绝对是“香得直冒油”。价格“便宜”,环境在哈尔滨的“同类饭店”中算是“相当不错”的。
第三天:道里中央大街——道外区
去哈尔滨一定要去中央大街,引用肖复兴的话“那就是一条艺术大街”。去中央大街可以先去索非亚广场转一转,那里有最著名的“索非亚教堂”,就是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片头的那个,褐色的楼身、绿色的穹庐,时时飞过的白鸽,很美,很美。中央大街是用长型条石纵向夯进去建成的,据说当年一条石的价钱就是一美金,所以又称“金街”,这也足见白俄贵族们异地生根的决心。大街两旁的商店、饭店、书店全都是欧式建筑,让人忘却今夕何夕。
中央大街的尽头是抗洪胜利纪念塔广场,广场前方就是松花江,江人的距离只是咫尺而已。坐在广场上,喝着扎啤,看步行街上人来人往,任往事岁月蹉跎……这份从容与闲适是繁华城市中的我们久违的奢侈!
道外是当年中国人云集的地方,因此很能体现中国人特色的就是房屋较矮且拥挤。时至今日道外区也没有超过4层的建筑,那种时光隧道中的感觉使其常成为影视作品中的外景地,我个人至今对道外区的行游毫无头绪,索性兴致所至处也总能发现惊喜。
上照片了,照片大部分是自己拍的,有些从网上找的,希望大家不要介意。考虑到多数人对哈尔滨冬天的兴致,特下了一些冬日哈尔滨的图片,感受下银装素裹的哈尔滨吧,哈哈。
很享受这样的旅程。下次再见,哈尔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