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展示区节点“柳屿稻浪”效果图。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京西玉泉山和颐和园之间,大片的京西稻景观将在市民眼前重现。昨天,记者从海淀区两会了解到,海淀三山五园焦点区域“园外园”一期建设将于年内动工。在颐和园等皇故里林的外围,将形成以山水田园风物为特色、以御苑皇家文化为配景的休闲游憩区。
规复京西水网水系
“园外园”地处颐和园和玉泉山(静明园)西南部区域,总筹划面积13.98平方公里,包罗万柳六郎庄,四季青的门头、香山、玉泉等地域。
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曹臻介绍,历史上这片区域是皇家水乡田园景区,漫衍着好事寺、金山寺等浩瀚历史遗迹,另有富厚的水系、水网以及京西稻等农耕情况。但跟着都市成长,这里的田园水乡景观不复存在,有些奇迹被占用,另有许多违建,原先的历史文脉和水乡情况已难以寻觅。
在海淀三山五园建设掩护筹划中,“园外园”是其焦点区域,拟通过几年的建设,规复历史上的景观花样。据介绍,“园外园”由两带、两片组成。个中,两带即御道文化体验带和西郊游览风物带;两片即生态果林片区和山水田园片区。
曹臻暗示,“园外园”景观建设筹划将首先进行水系的建设,“通过规复,将水乡水网的风采展示出来,以线带点陪衬颐和园和玉泉山主体水面”;并营造大面积绿地,整合现存果园;同时将掩护完善现存的文物建筑,规复符号性历史建筑,“整个建设将本着突出掩护、控制开发的原则”,曹臻说,对付该区域内的符号性古建筑好事寺,未来将有望规复山门等遗迹。
两条御道串联景观
今年将实施的“园外园”一期景观提升工程位于玉泉山和颐和园之间,筹划面积72.8公顷。项目以对象向北长河为界分为两个大区,北长河以北为“御道景区”,北长河以南为“农耕文化展示区”。
历史上,“园外园”区域有两条御道,一条是水路北长河,一条是陆路,也就是此刻的西北五环位置。“陆路御道此刻另有较完整的保存,据专家勘探,青石道就在柏油路下。”曹臻说。拟建的“御道景区”,将依托这两条古御道,沿途串联引水石槽、妙云寺、妙喜寺、普通寺、香露寺、湖山罨画舫+界湖楼、官碾房、桑林耕织园等1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
据介绍,水路御道北长河两侧将进行景观改革和植物调解,大面积种植油菜花等花草,再现“菜花黄里渡红舟”的意境。藏在柏油路下的原陆路御道不会进行开凿,而是会在四周的林地中铺设一段仿古御道供游人体验,沿途设置可供休憩的小型“驿区”,以及镌刻乾隆诗句的昆仑石,行走其间可赏诗玩景。
重现150亩京西稻田
北长河以南的“农耕文化展示区”是“园外园”一期工程的另一重头戏。展示区将依据历史上高水湖和稻田的位置,对低洼地、疏林区、幼苗区进行改革,扩挖水面和稻田,形成水、田交融的景象。
曹臻介绍,拟规复的稻田、水面估量有20公顷,个中,稻田约150亩。稻田区域将采纳水稻与油菜花间作的方法,确保从初春到晚秋的农田景观,其水资源将主要使用南水北调的尾水和雨季集雨,通过水中植物进行净化。据了解,此工程完成后,海淀京西稻的种植面积将到达1000余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