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莫干山路50号,占地面积35.45亩,拥有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41000平方米。原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家庭企业一信和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信和棉纺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
M50创意园里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以色列、加拿大、挪威、中国香港在内的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国内十多个省市的130余位艺术家以及画廊、平面设计、建筑师事务所、影视制作、环境艺术设计、艺术品(首饰)设计等。其中由瑞士人劳伦斯创办的香格纳画廊和由意大利人乐大豆创办的比翼艺术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画廊,并在国际艺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对我来说,这儿就是一个安静的工作场所,它能健康、自然生长更好”
韩峰形容自己在M50的“活动”,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像上班一样,早上开门创作,晚上关门回家。”作为第一批入住的艺术家,见证了莫干山路50号五年来的风风雨雨,从开头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声名大噪,韩峰的心态却从未变化。“当初选择这个地方,是看中它开阔的创作空间,同时觉得这块地方够大,希望以后能成为一个艺术家的聚集地。”说起当初的这个想法,韩峰满足地笑笑说:“我们没有刻意追求,但如今已经实现了。”
现在的M50越来越热闹了,设计公司、画廊、工作室……举行活动和派对的频率越来越高。“现在大家觉得这是个很时尚的地方,新房客也越来越多,但我并不关心这些,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画画,有时听到楼下有特别热闹的声响,会开窗探出头看一下,仅此而已。”
“创意园区不应该是一个炒作的地方,它是原生态的、民间的”韩妤齐,和丁乙、韩峰等一样,是首批入住此地的艺术家,但入住以后,工作重心突然转移到了建筑保护上。2003年7月,得知莫干山路面临拆除的危机,韩妤齐联合一些专家作考察、写论文、去市政府信访办……得到了一系列专家的鼎力相助,严寒酷暑,争取了近四年,终于保全了M50。“我曾经目睹苏州河路1131、1133号拆毁,那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建筑,非常心痛。所以为了保留莫干山路,我竭尽所能。可能是我们一群人真的感动苍天了,最后这里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
说起M50,韩妤齐表示自己现在并不把它看成一个艺术区域,而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M50是苏州河的第一个弯道,我们希望它成为上海的标志性文化场所。自从政府提出了‘创意产业’,就像刮起了一阵风,现在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M50和其他所有的创意园区不同,它是原生态的,民间的,不是从招商开始的,所以我觉得在今后的发展上,政府不应该主要考虑它将会有多少产业,而是5年内,它对上海的文化能起多大的推动作用。”
带着对M50执着的钟爱,韩妤齐有些急促的说,“重视创意的价值,但是没有必要急吼吼地变成全民运动;而作为一个创意园区,更不是一个炒作的地方,M50本身有很强的生命力,让它顺其自然发展最好不过了。”
“M50品牌效应就是代表‘标志性的文化遗址’和最灵动的创意园区”
M50目前的“房客”65%是画廊和工作室,剩余近35%是设计公司、影视公司、高等教育等等。园区所做的这些推广活动其实都是为了客户,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M50能够更蓬勃地发展。“当然,热闹也是要一个度的,”金伟东强调,“毕竟艺术家需要一个安静的氛围,我们正在拟建一个类似‘艺术委员会’的组织,就是经常请园区内外的一些知名艺术家一起聚聚,聊一聊M50的发展,听听不同意见,为一些活动把把关。”
在前两位艺术家的言谈里,我们听到了对M50母亲般的忠诚,不露声色的爱,M50作为如今上海人气最旺的创意园区,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令人叫好,不论是艺术家、其他房客,或是园区主人,对它未来的发展都充满信心。是“标志性的文化遗址”、是“最灵动的创意园区”、是“时尚地标”……不管是哪一个,M50都是喜爱它的人们心目中最好的那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