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东方旅游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新闻

时光交错百年 吾城武汉

时间:2013-08-07 14:06:36  来源:  作者:

 汉口租界地图

  中国只有两座城市公然称“大”,一是大上海,然后便是大武汉。甚至外滩也并非上海的专利,汉口沿江大道就是武汉人眼里的外滩。如果你深入汉口老租界里的老里弄,找到老房子的秘密,就走进了这座城市最柔软的时光隧道。

  大智门火车站 京汉铁路的南端终点站,诞生时曾是亚洲首屈一指最现代化和最壮观的火车站,记录中国铁路发展史的活文物,一直营运到1991 年才停止使用。最大的特征是四角各修筑有高20 米的塔堡。一度改成名为“动力火车”的酒吧,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汉口京汉大道与车站路交汇处 建成时间:1903 年

  美国海军青年会 现代风格的古典主义建筑。三段构图,正面五开间,两侧开间圆形突出,各三樘木窗。正中开间为入口有台阶直上二层。中间三开间一、二、三层都有双圆柱外廊。顶层两侧为红瓦坡面,外有半圆形阳台,中间三开间为单圆柱外廊。现为武汉基督教爱国会。地址:黎黄陂路10 号 建成时间:1915 年

  德明饭店 饭店名称由英语Terminus(终点)音译而来,因为城武汉》泛黄的纸页上神气活现。张大水的专业是建筑,画起中式黄鹤楼和汉口租界的西洋建筑自然带着专业笔触,看似潦草的素描小画,每一张都力求还原建筑之美。比如黄鹤楼正门前的宝像塔(本地人称“白塔”),往往被步履匆匆的游客忽略。张大水记录下来,因为它是整个黄鹤楼建筑群里最古老的单体建筑,虽然被搬来挪去,却是真正元代的古物;至于屡毁屡建的黄鹤楼,早已不再是昔日崔颢诗兴大发时的容颜了。
  
  花楼街 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后,紧邻租界的地区商业兴盛,茶肆、酒楼、杂货铺、金号银楼林立。这条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被称作花楼,这条街也就称为花楼街。和武昌的胭脂路一样,花街楼在武汉经常被传为脂粉之地,实则并无关联。

  两米阳光昙华林

  到方方书里提到的人字形浮雕图案。昙华林升格为武汉的艺术群落之后,小教堂门前的招牌也换成了某画家的艺术馆。日光透过竖窗打在教堂里长长的条案上,卷轴上是水墨山水、梅花点点;就好像吃大闸蟹时配红酒,说不清的中西合璧。从花园山上看昙华林,平躺的武汉显出几分山城重庆的立体样貌。山林之间混生着各个时代的建筑,古朴的江夏民居和洋气的教会公寓容颜未老,被二十年前修建的“盒子”居民楼层层包裹。一眼望去,就是百年武汉。新老建筑的缝隙里,仍然可以找花主居于此的老武汉。贪玩的西皮经常跑到邻家“蹭吃蹭喝”,儒雅也曾参加过街面上组织的小龙虾长街宴,一伙街坊摊开长桌,烧出喷香的潜江小龙虾,“咔嚓咔嚓”剥小龙虾声不绝于耳。那一刻,武汉新一代“80 后”的生活梦想,在昙华林街口的缝隙中流入老宅老屋,与老武昌形影不离。

  1. 水深56M 咖啡馆里自制的武大樱市。此刻,我透过得胜桥那些蜘蛛网一样蔓延生长的电线杆,很清楚地望到蛇山顶上的黄鹤楼,这是另一种视觉生活里更加平民的黄鹤楼。从得胜桥到昙华林,短短几百米,武昌城就像是断了帧的纪录片,一个弯角跨越了二十年,甚至更多。

  24 岁的黄冈女孩成儒雅在昙华林有了属于自己的“两米阳光”。 母校湖

  再看江对岸的汉口租界地图,大智门火车站、江汉关、璇宫饭店的尖顶钟楼都被细心描摹下来,而沿江大道上的永利银行、横滨银行、汇丰银行大楼,则记录了上海之外中国另一个外滩的金融沉浮。“老房子是睡着的老者,表面颓败而宁静,内里却藏着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梦境。几百年来发生的一切都收容在这些梦境中,它们会集体吐出一些梦境,就像海市蜃楼一般,那一刻,你会看见你的前世,陌生的风景变得熟悉。”张大水这样形容武汉的老房子。既然细碎街巷里的公馆民居在官方地图上支离破碎,他就擦掉冗余的坐标,在新武汉城里织一场旧梦。

  “水深56M”的菜单,是一张老旧的黑胶唱片。我捧着它发呆的时候,张大水对我说,“建筑是人们集体记忆的场所。一个城市,它首先是一个四维的记忆之城,其次才是三维的物质之城。”这是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的名言,适用于武汉,以及那群正在失却记忆的中国城市。

  第二天去武汉大学,《吾城武汉》就被我塞在行囊里。武大大概是中国大学里罕有的对游客收门票的学府,随着武大樱花被国外知名旅游指南评为世界十酒店与当时京汉铁路终点的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很近,因此得名。德明饭店

  得胜桥 和昙华林 并不属于团队游客;或者说,除了黄鹤楼和长江大桥之外,武汉从不属于团队游客。这是一座剥开现代衣衫之后,现出古典和市井肚兜的城到如民国开国功臣石瑛、武昌首义义士徐源泉、夏斗寅,以及钱钟书之父钱基博的故居。儒雅在花园山晒太阳的时候或许并不知道,辛亥革命前的昙华林曾经是革命思想的传播中心,包括日知会、黄冈军学会、群学社等激进团队都在这里诞生。

  历史有时候惊人相似,武昌起义的大批先行者如蒋翊武、孙武、刘复基等,多为19 世纪80 年代生人;一个世纪之后,昙华林里20 世纪80 年代的艺术居民,正在用自己的创意改变这座城的生活方式。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今天的昙华林不光属于文艺青年,也属于几代常上的民众乐园,即使放在上海外滩也丝毫不会逊色。解放前,民众乐园和上海大世界、天津劝业场齐名。解放前,这里不仅上演本地北美院就在昙华林街区里,昙华林被辟为文化艺术街区的之前和之后,很多美院毕业的学生选择在这片武昌城里难得柔软的地界里继续生根,把梦想混合着长江水一路潜行,儒雅就是其中的一分子。“80 后”的她有梦想,梦想着把自己和朋友合伙开创的西西里(Si-cily)品牌发扬光大。儒雅的小店叫向阳小屋(昙华林25 号),今年早春三月盘下十多平米的小店时,午后阳光一直拂过窗格,点射到两米多深那张摆满古着花裙的货柜上,安逸的阳光,成了留在昙华林的一个理由。

  儒雅用女性的方式寻找武汉的老时光。她喜欢Vintage(古着、二手品),设计的服装大多用到老布料。为了寻找布料,儒雅跑遍了武昌和汉口的老式布店,有的布料只剩布头几尺,带回来精心剪裁,每一款最多两套,团花缎面的图案带着强烈的时代符号,隐约有旗袍的质感,穿出来却像刚从巴伐利亚黑森林走出来的爱丽丝。儒雅是典型的湖北女孩,店里那些出自她手的精巧手绣和小画,署名写着“Bing”。Bing 当然不是她的英文名,只是朋友觉得她的脸大,她呢,照单全收,毫不扭捏。爱情也成了店里公开盛放的风景,儒雅和男友互相画给对方的肖像油画被摆在显眼地方,生怕你看不到。明晃晃的爱情,擦亮了武汉城自码头文化开始、传承到今天的直白和自信。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国庆节日本旅行之大阪阪急百货店梅田总店购物攻略
国庆节日本旅行之大阪阪
“天下厨房”大阪旅行购物之阪神梅田总店美食美酒伴手礼篇
“天下厨房”大阪旅行购
暑假旅行推荐到日本大阪阪急百货梅田总店体验日式夏日乐趣
暑假旅行推荐到日本大阪
神户旅游购物攻略:神户阪急带您体验华丽而精致的“神户流生活方式”
神户旅游购物攻略:神户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4 TOUR126.CN NETWORK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