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戈县德庆镇保雄村位于纳木错的西南部。我们所在的第4生产小组距离湖岸大约10公里,虽然没有第6组那样紧依水草特别丰美湖边,但因为这里都是低矮起伏的丘陵草原,所以纳木错湖面湿润的空气基本可以无障碍吹到这里,就整个藏北地区来说,这里也还算是不错的草场了。
湖畔小村里的当代牧人
第4生产小组共有11户人家,全部居住在几排紧挨着的石头房屋里。房屋都是2009年至2010年左右新盖的,政府补贴每户人家25.000元,其余的靠自己。石头是大伙自己弄的,找车拉回来。房间的柱子多是以前住过的土坯房子留下的。所以自己出的现金不算太多。

这里的人们在一个小村里面相互嫁娶是比较长见的,而才旺俊美则是这里的外乡人。他原是西藏林芝地区的农民,从林芝囊县入赘到保雄村4组。现在,他的女儿都已成家,女婿也是入赘上门的,小两口和才旺俊美夫妻住在一起,等盖好了房子就会搬出去独立门户。才旺每年都要回林芝老家,往返总要经过拉萨,并在拉萨朝佛。才旺也曾经两次完整地转过纳木错——靠两条腿走下来的。对当地人一直以来有声有色描述的在纳木错中间居住着的巨大的水怪,才旺则是半信半疑。
我们借住的增措家共有50多头牦牛和20多只羊,是这个村民小组中牦牛最多的一家。其他人家较多的有十来头牛,少的只有三四只。另外,增措家还有一个小卖部,有村里唯一的一辆大卡车,可以为全村人服务。尽管从外面看起来增措家是村子里最富有的,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其他村民都是一样的,家中的陈设用度比有些人家略好,差别不很明显。早晨,增措和两个女儿在霞光中就已经来到房前屋后饲弄牛羊。临睡前,我们看到增措的女儿朝屋子的西墙磕长头,增措告诉我们,傍边那间屋子是佛堂,靠墙的这边摆放着佛像。增措还说,因为这里离多加寺比较近,所以村里人现在一般每半个月就会有一批人去朝拜多加寺。
仁青和撒仁卓玛共有5个孩子,老三已经可以到那曲地区东部的比如县等地去帮别人放牧了。因为那曲东三县出上等的虫草,所以那里的人们每年只要在5月底和6月初之间挖上一个多月的虫草,全年的开销都用不尽,他们已经没有必要也没有心思放牧了,可身为草原居民家里没有牲畜是说不过去的,所以那曲地区西边不出虫草的几个县就会有一些牧民去东三县打工,帮那边的人放牧。
傍晚,一位把头巾围得很紧的老阿妈赶着一群羊,被落日拖着长长的影子回到家里。这是仁青的养母,名叫央吉,今年68岁。仁青从很小的时候就是跟着她长大的。央吉每天要放牧5户人家的羊,总共200多只。她早晨8点钟出门,晚上七八点钟回来(这里秋冬季节晚上七八点钟太阳才刚要落山)。央吉阿妈每天自己带上糌粑和茶,中午在草原上捡些牛粪热了茶,就着旷野的风就吃下去了。
这个共有11户人家的小小自然村在十六七年前就已经成立了互助组。在冬春季节,村里每天只要两个成人出去放牧,每家人轮换着去。放牧的人早晨把牛羊赶到离村子两三公里之外的山坡草场上,到了傍晚再把整群的牛羊赶回村里。
纳木错在每年藏历1月15日结冰,到4月15日开始融化。周围的草原也是在4月15日开始长出新的嫩草。和整个藏北地区一样,纳木错周边草原也是在7、8两个月最为茂盛。这时,人们为了留出给牲畜过冬的草地,就要将牛羊赶去离家比较远的夏季草场。因为村子小,牲畜不算多,所以4组派去夏季草场的通常也只需要4个人。每天两个人去放牧,两个人留在帐篷里烧茶做饭。这4个人一般只去一个星期就可以派新的人轮换回来了。夏季草场会有更多的狼和熊等野生动物出没,熊是很难赶走的,每次有熊出现的时候,放牧的人都要给村里打电话,村里人骑着摩托车去才能把熊吓跑。
在草原的土路或柏油路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所有的车手总是把快节奏的音乐弄到最大声,什么音乐已经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巨大的咚、咚、咚……的节奏声震耳欲聋,已经划破了凝固在漫长岁月中的草原那恒久的沉寂。
湖山与草原之间的生命放歌
离开保雄村4 组之后,我们到纳木错西北面的多加寺看风景,这已是我们一年中第三次来到纳木错北岸了。
第一次到班戈是在4月下旬,正好赶上纳木错周围的一场大雪刚过,副县长的车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在白茫茫的雪野中翻上一个山坡之后下来,再爬上一个山坡之后再下来,如此四五次,中间还请牧民骑着摩托带了一段路,直到一个多小时之后才找到了其实就在身边不远的恰多岛。那时候,牧民们有的穿着羽绒服,有的穿着羊皮袍子。牧女的脸上戴着口罩或者用围巾裹紧。4月的纳木错还是冰封着的,在闪闪发光的冰湖对面,念青唐拉山脉像冰雪的巨人傲然耸立,坚定地守护着美丽的纳木错女神。
5月中旬,再次站在多加寺的山崖上,湖水不断卷起蓝色的波浪冲向岸边,波浪中还涌动着一些没有融化完的冰块不断地抛向湖岸。寺里的喇嘛们说,早晨起来这里还没有冰块,当地的冰早就化完了,这些冰是被风从湖的南部吹过来的。抬眼望去,纳木错此时像一张不断飘舞着的蓝色梦幻,似乎能将你的心灵吞噬。而湖对岸那明朗朗的一道白色山脉又能随时将你唤醒。念青唐拉依然那么坚毅,突显着英雄的气概,让人感觉都是因为有了这位威风凛凛的高原之神,纳木错这位“天上的圣湖”才最终留在了我们的身边。
7月再来班戈,山川草场都会绿油油地让人开怀。纳木错依然随着太阳的角度反射出魅惑的波光,而守护着它的念青唐拉山脉,山棱之间那些较低的地方已经铺上了一层绿色,高处的黛色青山也显得温情了许多,只有主峰那紧紧相依的三位兄弟,任由夏的季风拂面吹过,依然不肯卸下白色的盔甲。

草原上冬季不见人烟的地方现在都支起了黑色的牦牛帐篷,牦牛在道路两边撒欢地奔跑,白色的羊群像散落的珍珠在山坡上滚动。这是藏北一年中最好的时节。而我们经过的一些地方,除了留下来放牧的少数牧民,其他人很多都不在家里,他们是去县政府所在地参加赛马节了。老年人骑着马,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带上许多吃的、用的和帐篷,他们边走边歇边玩,用几天的时间提前走到赛马场,搭上帐篷,等待着那快乐的时光。这时候,你走进每一个帐篷,都会有藏北最好的酥油茶、酸奶、奶皮、奶酪、炸果子和上好的牛羊肉来迎接你。尽管由于草场载畜量等问题的存在,有些牧民家里一年所产的酥油都不够自家食用,有时甚至要拿钱到市场上去买,但在这个时候,每一顶帐篷里都有最丰盛的美食等待着新朋老友。
赛马会开幕这一天,所有人穿上最美丽的盛装,围坐在中心会场边上。一些单位和各乡镇的代表队先后列队入场。眼前是色彩迷离的世界。由于光的过于明亮,草原上的人们会把自己的服装搞得非常鲜亮、明丽,加上那些雍容闪亮的配饰,你的目光游离着不断地看啊看的,简直不知道应该在那里停留一下。没有在草原上生活过的人们,一时甚至难以读懂这些色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牧民正在教给你他们对色彩的感悟!
下午的高潮是俊男美女选拔赛。娇美的牧女与英俊的草原汉子被编排在一起成双成对地出场,他们身上那种特有的俊美再加上夸张的服饰一起制造出来的强烈气场令人唏嘘不已,台下的观众们不停地呼喊着,实际上是在表达对自身生活的热爱和感激。无论从台上走下来的还是在台下狂欢着的,他们是这片草原上真正的精灵,也是这片草原最深最深的骄傲。
纳木错草原的四季是生命的四季,是永远的花开烂漫的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