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听乡村小曲、体味古朴的民风、欣赏自然风光、呼吸清新的空气……城市的高楼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密,交通越来越堵,喧闹的都市让城里人向往宁静,向往田园,在市民进村的潮流中,农家乐已经成为周六日市民们休闲的主题。
7月13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乌素图村的全红山庄正式营业,这标志者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由政府大力支持的首个农家乐项目成功运营,这也让更多的乌素图村农民发展农家乐攒足了信心。
据全红山庄的张经理介绍,我从2007年开始,利用自家的房子和地里的杏树搞农家乐了。从一开始的两三张桌子,简单的陈设,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就正式开门营业了。好在来我们这里就餐的人就是为了亲近自然,体验亲手采摘杏的乐趣,当时对我们的要求也不高。由于当年进山的路特别泥泞,游客进来也不容易,大多是自驾车,经营期也就是7、8、9三个月,基本上每天能接待个50-80人。村里人看到我们家挣钱了,就一拱而上,全村有60%的人搞起了农家乐,区政府为了改变农家乐小散乱差的局面,发展有规模的农家乐项目,让村民真正在增加致富渠道上挣上钱,引导杜志民可持续的有目的发展农家乐。2012年,为乌素图村有规模的农家乐经营户在经营所的规划布局,整体风格设计提供了支持,又投入巨资把进山的沙石路全部修成了双向柏油路,就连进杏园的路也铺成了水泥路。路好了,接待设施、卫生环境上去了,来的游客就更多了,原来一年只经营三个月,现在是一年四季有客来,原来一天最多接待100来人,现在一个中午餐就的接待200来人,晚上少说也有100人。这比起往年,收入翻了好几倍。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制订出台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中了解到,回民区以沿山生态路为主轴,依托井尔梁高山草原、乌素图召、赵长城遗址等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以草原旅游、召庙文化、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农家餐饮为主的大青山生态旅游区。重点引导农家乐、度假村、游乐城等休闲旅游度假项目向大青山生态旅游区集聚,在承接城市周末游的同时,成为外地游客赴草原旅游的中转站,打造西北地区旅游综合服务基地。设立“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扶持基金”,促进星级农家乐、特色旅游村等旅游项目的发展。(刘利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