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转山?选择转山,收获了什么?
刚从梅里雪山归来的朋友Hmily回答我:“身体在地狱,眼睛和灵魂在天堂。转山之旅,是一个认识当地文化,发现美景,升华灵魂的旅程;也是挖掘自己身体内潜在的能量,重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旅程。”
选择转山,就是选择去探索未知,感知风景。一路所经历的风景,不但入眼,同样入心。
这样的行走,是以不同的方式去体验不同的人生。
或许每一个人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想去冒险,想去旅行,可都市人这种出逃的欲望,却总是由于种种压力被压抑住了。
其实,不管怎么样,身处重压下的都市人还是应该有这么一次经历,远离熟悉的生活,选择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用心去感受。
朝圣的藏民,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向神山表述愿望,作为旅行者的你虽无需那般虔诚,却可以抬起脚步,在转山中感受那一份震撼和重生。
转山之旅并非在探险历险,也并非仅仅是身体的旅行,而是一次精神上的修炼,一次心灵上的旅行。
别犹豫,出发吧!
有那么一句话: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不知道你是否会因为这句话出走呢?

无论路上有多苦,朝圣的人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的日照金山,据说能看到的人是幸福和幸运的人。摄影/黑米粒

梅里雪山神瀑下前来朝圣的藏民

转山,是藏族朝圣者表示虔诚的一种特有的行为方式。

凡有藏族同胞涉足的地方,就可以见到五彩招展的经幡。不管有何功用,也不管何时何地悬挂,在藏区人们看来,当经幡升起之际,便是福运升腾之时。

进入藏区后,沿途的落差会使旅行的人经历无数风景,也可能一天便穿越四季。
转山“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找到一次在苦旅中独行的机会,否则永远没有机会真正长大。”
滇藏线一条修行之路
我自驾行走过滇藏线,从丽江到拉萨,214国道和318国道,如同西南地区一条美丽的项链,“景观大道”“地质博物馆”“公路神话”,沿途的玉龙雪山、梅里雪山、南迦巴瓦峰、澜沧江、金沙江等穿梭于群山之间,绝对是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之一。它是一条完美诠释“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景观之路。当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各种美景呈现在眼前的喜悦,似是历经了脱胎换骨的重生感觉,这应该是众多驴友们离开舒适的家,踏上旅途所要追求的吧。
滇藏线上有很多文化上的看点,千百年的茶马古道,沟通着川滇藏的茶、马、盐交易,是汉、藏、羌、纳西等多民族文化,甚至是西方外来宗教文化的融合之地。
在虔诚的信众心目中,滇藏线也是前往圣城拉萨的朝圣之路,这条路无不体现浓郁的宗教氛围。一路上常年都有朝圣的人群,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转山是藏民洗涤心灵的一种方式,他们相信转山能够表现虔诚净化心灵,洗脱罪孽。神山并非我的信仰,可不管是谁到了这里,亲眼目睹这些藏民的虔诚,定会受到感染和震撼,会情不自禁地踏上转山的旅程。
用壮阔的心感受壮美的风景,体验最纯净的信仰。“观景,更是观心;旅行,更是修行!”

中青旅观光事业部主题旅游部副总经理李珊
TIPS
推荐:重走电影《转山》路,滇藏穿越之旅11日
特色:这是中青旅独家常年可报名的产品。当初设计线路的初衷是追寻电影《转山》的滇藏线足迹,设计原型线路,感受藏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穿行中国西南最美的景观大道(214国道+318国道)。用车:全程丰田越野4500型(按最舒适的原则,按照3人/车安排旅程)。
出发日期:全年3-11月发团,每月一团。目前开团日期是8月25日、9月29日、10月27日(每团2人起发团,12人以下是司机兼向导)
产品价格:常规日期20000元/人起价,目前9月2日有1个摄影团跟摄影俱乐部合作收客的是18800元(非越野车)
一天穿越四季曹艳媒体人7次进藏
西藏最美的风景不在某个景区,而在前往的路上。因此,才会有很多人不辞辛苦地乘汽车或者骑车抑或是步行入藏。滇藏线在从云南进入西藏后,沿途的落差让我阅尽无数风景,也经常一天便穿越四季,如在然乌我历经我人生中所见最大的雪,到了波密却是桃花盛开的春意盎然。
在这条滇藏线上,不缺乏转山之人,有朝圣者、骑行者、搭车的学生等等,我们的藏族司机拉茸最尊敬那些真正的朝圣者。每次遇见他们,拉茸都会停车,聊几句,或留下一些钱——没有乞讨,没有施舍,只有藏族人彼此之间的惺惺相惜和相互帮助。
朝圣者,用身体感受大地,用身体的语言向神山表述愿望。这些朝圣者往往是一家人来做这件神圣的事情,一辆拖拉机,简单的生活必需品,饿了便在路边扎营做饭。半年、一年、两年……即便下雨、下雪,但一步也不会落下,磕长头的祈者用额间的烙印诠释自己的虔诚。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真的很伟大!
拉茸曾经也是位朝圣者,他13岁时,就去转山,从家乡中甸去拉萨朝圣,村里10来个人一起出发,一路磕头去拉萨,4年后才到拉萨,其中一个同行人死在路上。
在真正的朝圣者看来,转山期间所经历的苦难是由个人来承担的,不需要悲天悯人,路上即便死去,那也不是件悲惨的事情,因为这样死得其所,这才是人生圆满的结局。
后来拉茸又去了尼泊尔和印度,回到家乡时已是20岁。他说自己没上过学,但行走在路上就是他的课堂。

朝圣者用额间的烙印诠释自己的虔诚。
TIPS
提示:进西藏车和司机都很重要;转山,得备好户外服装、太阳镜及一双登山鞋。
梅里内转人间天堂在雨崩
梅里雪山分内转和外转,我是去的内转,传统意义上需要3~4天的时间。第一天,从飞来寺坐车到西当温泉(海拔2600米),然后开始徒步,一路上升到南宗垭口(海拔3900米),再从垭口下降至上雨崩(海拔3400米)。宿上雨崩;第二天,从上雨崩出发,前往大约5公里之外的神瀑(宿上雨崩或下雨崩)。第三天,上雨崩出发,穿越泥农峡谷(宿飞来寺)。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的日照金山,是让我终生难忘的。据说能看到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是幸福和幸运的人,所以说明我是一个幸福+幸运的人。抵达雨崩村,当地的那份宁静,雪山、绿草、藏房、淳朴的藏民,那份安宁与和谐,让我懂得,大家一直在寻觅的世外桃源、人间天堂,原来在这里。一路上经历的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就是这边所有的牲畜都是散养的,包括猪。其实,梅里转山更多的是感动。去神瀑那天,自己体力特别不好,当我疲惫不堪要崩溃时,看到从天而降的神瀑,真的很激动。沐浴在神瀑下,为身边所有朋友祈福时,我哭了。因为梅里雪山位于滇藏线上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交通相对还算比较方便,所以近几年来梅里雪山的游客逐渐增多。参与转山的一般都是驴友以及当地藏民。

黑米粒旅行作家,藏羚羊系列自助游北京、河南、安徽图文作者。
TIPS
提醒:去梅里雪山最主要的就是要看自己的身体状况,毕竟那边最高海拔在4000米左右,要注意高反和自己体力;重要的一点是,将自己的垃圾带走,带不走的也请扔在当地人准备的垃圾筐内;另外要尊重藏民。
费用:按照从丽江出发,自己背包前往的话,交通费、住宿费、门票、吃饭等费用加起来1000元钱左右,但是时间不好保证,毕竟班车比较少。如果选择包车或者报名户外组织的话,一个人的费用在1600元钱左右。
山南“小扎日”
在西藏有很多条著名的转山路,每一条转山路都是一条藏族同胞的朝圣之路,山南地区的朝圣大道就是其中之一,它还不那么为游客所知,却拥有古老的历史和绝佳的风景。对普通的旅游人来说,也许用两天时间转冈仁波齐52公里,或者用7天时间转纳木错,的确是很有挑战性,而去山南朝圣大道上的卡久神山转山,就显得相对容易了。

卡久寺四周群山环抱,被雪山、森林、瀑布、草原所围绕,风景优美。

抱着孩子来转山的藏民

卡久寺餐馆有川菜、藏面等,人均消费10~30元。
不为游客所知的朝圣藏地
喇嘛和向导带领才不会迷路
在洛扎县的拉康镇边上,有一座十分出名的神山——卡久神山,每年都有很多藏族同胞来这里朝圣。卡久寺位于卡久山上,从拉康到卡久寺海拔上升至少600米,我们的车在山路上开了十多公里,终于来到这神奇的地方。卡久寺建在山顶上,这座宁玛派寺院是莲花生大师第二大弟子朗开宁布活佛创建,有约1200年历史。寺院规模并不大,但可以想象当年建造时的艰难。最棒的是寺院周围都是大山深谷,有世外圣地的感觉。卡久寺下方的坝子上有个餐馆,是一对拉康镇的藏族姐妹开的,年轻的大厨做的川菜有模有样,我们的中餐、晚餐都在这里消磨了。
卡久寺背后的拉康峡谷非常适合徒步,是一条著名的转山道,这里景色脱尘,空气新鲜湿润,因山南的扎日神山更为出名,所以这里被称为“小扎日”。在卡久寺转山都是跟着一队从各地来的藏族同胞一起转,每天7:30在寺院门口集合,由喇嘛和向导带领,这样才不会迷路,我们只要跟着走,别掉队就可以了。
转山路上圣迹很多
天色还没有大亮,我们打着手电、戴着头灯就出发了。转山路上会经过很多圣迹,首先是一处山泉水,因莲花生大师开光而被朝圣,大家纷纷绕着泉水转经,然后把水轻轻拍到头上,并喝上两口。不久太阳把山路照亮了,我们赫然发现,卡久神山的转山路上风景绝美,深山峡谷,脚下是3条峡谷交会地,还能望见远处的梯田和村庄镶嵌在碧绿的树林中。我们时而在悬崖边上行走,时而在原始森林中穿行,带路的藏族向导不时停下来等我们,怕我们迷路,他虽然只会说简单的汉语,但会很尽职地给我们指出路上经过的圣迹。很多景观如果不经提醒就会轻易错过,比如有一处莲花生大师的侧面头像,是山崖的岩石天然形成,必须从某个角度看最清晰、形象。
转山路上风景优美,沿途圣迹很多,主要是空行母的聚集地和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我们要先从寺院所在的山顶下到谷底,再爬上空行母的白塔,再下行到谷底,再爬上莲花生修行洞,最后一路爬天梯回到寺院,所以还是需要相当的体力,但因为一路上有上坡也有下坡,走起来不觉得太辛苦。空行母聚集地的白塔在一个耸立于山谷的悬崖上,爬上爬下显得十分险峻,需要精力集中。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也在高处,要爬一个小时的各种台阶、悬梯,半山腰有一个尼姑庵,以及莲花生大师修行了7年7个月零7天的修行洞,至今依然可以看到当年莲花生大师和努氏南喀宁布修行时留下的足迹、手印、身印等许多自然奇观。最后一段上山路有点难度,攀着绝壁上的铁梯往上爬,这是专门为转经人修的转经道,全是那种将近90度的悬梯,但高处风光无限好。最后我们来到传说中莲花生大师乘光影飞行的平台,俯瞰神山景色后,回到出发地卡久寺。

我们备好个人物品开始启程转山。
TIPS
边防证:洛扎县为中印、中不边境地区,需办理山南地区边防通行证。
转山线路上的主要圣迹:圣水、天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师头像、天然白塔、原始森林、空行母聚集地、寺庙、莲花生修行洞。
转山时间:每天7:30在卡久寺院门口集合,有喇嘛和向导带路,结束后可以随心地给一点辛苦费。
附近可去:
卡久寺,位于洛扎县拉康镇的卡久山山顶,海拔3600多米,属红教寺庙,已有约1200年历史,为莲花生大师第二任弟子朗开宁布活佛所创建;朱错白玛林,莲花生大师四大魂湖之一,相传,佛教信徒可以从湖底看到自己的今生来世;普莫雍错,西藏的圣湖之一;库拉岗日,西藏四大神山之一,山南地区最主要神山。
交通:
最好的方式是从拉萨包越野吉普车前往,中途经过羊卓雍错、普莫雍错、库拉岗日神山、色卡古托寺、拉隆寺、朱错白玛林、拉普温泉等,一路转到卡久寺。费用较高,每天每车要1000元左右。
拉萨有开往洛扎县的班车,也可乘泽当到洛扎的班车,每人80元。从洛扎到拉康和卡久寺需要在洛扎包车前往,200元/辆。拉萨也有开往色乡色卡古托寺的朝圣班车,会在卡久寺停留,或者从色乡找车去拉康镇和卡久寺。
拉康镇到错美县城4个小时车程。
住宿:
拉康镇招待所每人15元。卡久寺可住宿,但条件不算好,下面一点的平坝上建有一个活动板房的旅馆,比寺院招待所要干净许多,多人间每人30元,风景绝佳。卡久寺附近有若干厕所,露天的,有半人多高的围墙,可一边如厕一边看风景,总之,如厕设施很完善,都是为朝圣的人准备的。
错美县城只有两家宾馆:错美招待所和粮食局招待所,后者干净舒服些,每人40元,门口就有淋浴房,每人10元。
贡嘎雪山
川西的一片雪山中,贡嘎山被称为“蜀山之王”,位于断层山系的大雪山中段,为大雪山主峰,海拔7556米,周围有45座山峰环绕,很有王者风范。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在藏语中,“贡”意为“冰雪”,“嘎”意为“白色”,所以贡嘎山被当地人看做“白色冰山”或“最高的雪山”。作为转山对象,贡嘎山无疑是颇有难度的一座,大部分人会选择带着马队穿越,以便减少负重。

贡嘎山让众多徒步者趋之若鹜,它是最美雪山之一,也是极难穿越的极限挑战。

穿越途中遇到红色的乱石堆,沿途景色随时让人感到自己“离开了地球”。

高山草原的景致是最好的回馈,明亮的河穿过草地。
穿越险境遇见美丽
彻底徒步,负重穿越
很早就听说有3座最难看到的雪山:南迦巴瓦、梅里和贡嘎。我已经看过了前两座,寻访贡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它是蜀山之王,是看“最美雪山”计划中不可估量的重头戏。我一直期待一次长途、自虐的重装徒步:高海拔、高负重、迷路的危险、绝美的自然风光、险恶的自然条件,这一切组成了我对贡嘎的向往。
出发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打包、查攻略,包括确定路线。路线的名字叫:贡嘎西南坡穿越,就是从老榆林乡穿越到草科,根据不同的安排有不同的走法,耗时3~5天,预计会经过这几站:成都—格西草原—上日乌且营地—莫溪沟尾营地—贡嘎寺—贡嘎寺/上子梅村—草科—成都。然而在翻查攻略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所有的团队都是带马的,马可以驼着所有的补给,还可以驼人,但是所有网上的攻略都未提到这一点,所以,彻底徒步,看上去像是一个失误。然而我们还是决定每人负重20~30斤,徒步穿越。
第一天晚上,海拔3200多米。下午4点钟的时候,我们从老榆林出发,刚走到格西草原营地就开始下大雨。格西草原是高山草地,营地是由木头围成的围栏,赶在雨水彻底将行囊湿透前,我们扎好帐篷睡觉,睡醒后,发现雨停了,走出帐篷的一刹那,眼前所见真是奇景,世界是纯黑的,伸手不见五指,雾霭和湿气糅合在一起,什么都看不到——这是城市中不可一见的景象,城市的黑,无论如何能看到世界,此时就如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世界一样,混沌得像一锅黑色的粥。我们选择玩一个勇敢者的游戏,那就是在“黑暗中走100步”,真的是踉踉跄跄,几个人手拉着手,一步一移,走到第100步的时候,我们把头灯打开,发现远处仿佛有一只白色的动物在呼吸,那是生命的陌生和切近感,在纯黑的世界里,是一股震慑人心的力量——就是那个模糊的、在呼吸的白色带来的,后来想想应该是白牦牛。
从死马到活马
天露微光,草地上满是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小花,还有小牛和小马在吃草。一个营地大概可容下20顶帐篷,扎营的还有一个马队,带了6匹马,其中有一匹小马驹。远处是从山上流下的白色的河,再远就是高山,都是片状石块组成的,强烈的拔地而起感。
第二天,我们进入了高海拔的高山草原地貌,路上有一望无际的黄色野花,一直绵延到山脚下,徒步者踩在野花上行走。途中遇到大群牦牛,在人接近它们时,一直惊醒地注视——这些是家养牦牛,因为它们的脖子或耳朵上戴着一朵红色的毛线花。这一天,我们从3200米爬到4000多米,海拔爬程非常大。下午的时候晴了一会儿,云散开了,看到了一些雪山,虽然无力欢呼,但内心仍是激越的。晚上7点多的时候已经走得失去意识,但只有爬上最后一段乱石坡,才能到达休息的营地,那是意志、体力同自然抗争的绝望时刻。一条高山大河从乱石坡旁流泻,顺着上行,河水全扑在腿上,这条陡坡应该是滑坡带,100多米的爬程,我却走了40分钟。经过这片水流湍急的乱石坡,景色顿时不同,: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甸,大河平缓穿过,整个世界无比开阔,被雾笼罩着,些许神秘。天边染着一丝暮色,虽是美景,但透支的体力还是让人难以支撑继续行走,但是,天黑前必须赶到营地吃饭。这时,一具马的白骨跃入眼帘,它的躯干已经只剩骨架,唯有头部还如新生,对死亡的恐惧顿时袭来:快要失去意识、GPS也没电了——独自徒步旅行时,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恐惧,然而最大的乐趣也是克服这种恐惧。坚持的结果就是,我看到了活着的马,营地中,马脖上的铃铛清脆地响着,远处是雪山的金顶,一匹小马在离我很近的地方欢快地喝着水。
最后两天的行程,相较前两天要轻松许多,然而在徒步的队伍中,不少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就选择了搭车或者马队,离开了我们。每到此时总是自豪的,徒步转山,也正是以这种挑战险恶的魅力吸引着徒步爱好者,沿途风景很美,就看你是否有毅力到达。

在4850米处的垭口遇见马队。
TIPS
1.关于高原反应:因徒步主要路段在海拔4000米左右,建议有一定的高原活动经验,或用阶梯上升的方式,在海拔略低的地方适应几天,并提前服用红景天(性寒,女孩慎用)等药物;
2.体能:需要较好的耐力,建议通过长跑做恢复训练,同时也能增强心肺功能,另外,长期坐办公室造成肩颈或者腰部的不适,可能会影响你的负重能力;
3.装备:三季或四季帐、羽绒睡袋(舒适温标至少-5℃)、防潮垫、地垫、冲锋衣和抓绒速干裤、排汗内衣裤、袜子、雪套、高帮登山鞋、头灯、手杖、手台、手持GPS、水袋、 高压锅、炉头气罐挡风板、小刀、 防晒和润肤用品、急救包、消炎镇痛止泄等药品、葡萄糖粉、 牛肉干巧克力等路餐、大米面条香肠等主食、足够的现金。
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在英语中叫做凯拉斯,注定要成为转山人的终极目标之一。因为它实在太著名,地位太重要了,因此成为西藏最知名的徒步线路之一。只要对西藏有所了解,知道阿里地区神山圣湖,就都会知道这座神山、这条转山路。

浩瀚、宁静、清澈的玛旁雍错是世界上多个宗教认定的圣湖,也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最负盛名的湖泊之一,我们转山从圣湖玛旁雍错出发。

有时候我只能滑雪下山。

藏族人以独有的磕长头方式向圣地跋涉。

冈仁波齐山脚下的经幡广场
转山人的终极目标
每走几步,就要停下喘气
我们从圣湖玛旁雍错出发,跨过了几条大水之后,终于抵达塔钦,这里并不能看到神山的身影,但却是欣赏纳木那尼的好地方,可以看朝霞和落日。在海拔4200米的地方,夜晚是寒冷的,我们吃了一顿比较地道的四川菜后,早早钻进被子,养精蓄锐,准备迎接转山。
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6638米,是藏传佛教的神山,甚至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藏传佛教徒认为,绕冈仁波齐一圈,便可洗去身上罪孽,绕108圈便可在今世成佛。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朝圣者最多,因为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肖属马,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最为灵验,也最积功德。冈仁波齐同时也是印度教、耆那教、苯教的神山。所以在冈仁波齐的转山路上,除了广大的藏族同胞,你还能遇到来自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地的印度教信徒。冈仁波齐梵语称之为“湿婆的天堂”,每个印度教教徒一辈子一定要来转山一次,有些人在转山途中去世,对于他们本人和同伴来说,这是一个人生圆满的结局,不会悲伤,只有羡慕。
第一次在4200-4800米的高度徒步,还要在一天之内上升900米,我们请了两个藏族小伙子做背夫。第一次离雪山如此之近,好象只要伸出手来往上跳一跳就可以抓到雪了!但是别说跳,走路都费劲,在4800米的海拔,穿着羽绒服,裹着围巾,戴着帽子和手套,背着相机,拄着拐杖,想象一下是什么形象!雪粒夹在风里抽将过来,脸上被打得生疼。高原上严重缺氧,我默默计算着,每走100步、50步、20步,甚至10步,就要停下来大口喘气。
带着强烈而巨大的心愿,沿着一条相对固定、充满神迹启示的圣路,向一个公认的圣地进发,这便是朝圣之举。总是有数不尽的藏族人,以独有的磕长头方式向圣地跋涉。见到第一位磕等身长头的是个藏族装束的妇女,她穿着厚厚的棉衣,从前胸到膝盖以下系着厚牛皮做的围裙,头上裹着围巾,两手各戴一只棉拖鞋,她准备用20多天完成转山。在巨大的雪山背景下,她的红头巾不断地起落,一次次匍匐、一次次地起身。
登上最高的卓玛拉垭口,我泪流满面
晚上6点到达当天的宿营地,就着滚烫的酥油茶吃了压缩饼干,在只有木板的仓库房里合衣钻进睡袋,一张CD陪伴我断断续续的睡眠。第二天是更艰难的路程,一开始基本都是上坡,而且坡度骤然变陡。到达最高点前的最后一个小时,同伴和向导都与我拉开了距离,看着我气喘如牛的不堪状,一个十四五岁的藏族小男孩主动背起我的相机包,默默无语地陪着我一起走。他不会说汉语,但用脸上的笑容和我对话。当登上最高的卓玛拉垭口,已经等候在那里的同伴和背夫跑过来祝贺,看着眼前巨型的经幡和朝圣的人流,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从垭口下降是一段最危险的路,雪已经被踩成又硬又滑的冰面,背夫乌拉一直紧紧抓住我的手,一路连走带滑地拖着我往下,几次险些摔倒都是他死死揪住了我。雪线以下的路开始变得轻松起来,但20多公里的路途仿佛遥不可及。晚上8点,当转过最后一个山口,远方的拉昂错那深邃的蓝呈现在眼前,夕阳照在阿里高原上一片金黄,白色的帐篷里升起袅袅炊烟。
最后的5公里路我的腿脚已经没有什么感觉,只知道必须走下去,走回去。为了感谢乌拉他们一路的辛苦,除了按约定付给背夫工钱外,好好请他们喝了顿酒,还送给他们很多压缩饼干和军用罐头。回到招待所,洗了脸,在昏暗的灯光下看见同伴被晒伤的鼻子又红又亮,禁不住笑倒。一边泡着打起水泡的脚板,一边想着明天要好好补写转山日记,而今夜,那张普通的硬板床就是我最舒适的天堂!

神山冈仁波齐山脚下,号称鬼湖的拉昂错。
TIPS
实用信息
最佳季节:6-9月,这个季节不会过于寒冷或者遭遇大雪封山,转山的信徒也很多,不会因为独行而迷路。
气候与海拔:冈仁波齐转山徒步线路全程平均海拔在4700米左右,最高点是卓玛拉山口,海拔5630米,高海拔徒步是对转山人的最大考验。冈仁波齐山中气候变化多端,时而风雪交加,时而阳光猛烈,对装备也有一定的要求,要做好充分准备。
装备:一双合脚的登山鞋,还有保暖排汗袜子;保暖衣裤,排汗内衣、抓绒衣、防雨防风的冲锋衣裤、羽绒衣;羽绒睡袋。防晒霜、太阳镜、登山杖、手套、围巾。两天的食物。
交通:拉萨包租越野吉普车,每天1000元左右,顺路走阿里南线诸景点。拉萨开往阿里的班车,可以跟司机说要去塔钦,车票550元,并留下司机电话,联系返回的班车。如果搭车,比较多的是大货车,价格差别较大,狮泉河到塔钦50-100元,普兰到塔钦50-80元。
住宿:岗底斯宾馆,标间100元上下,宾馆有发电机供电到晚上12点;玛旁雍错宾馆,30元/床。
饮食:以川菜和藏餐为主。转山归来可以吃几个川菜,喝两瓶啤酒,人生莫大享受!
门票:与圣湖联票200元
(撰文/蓝影摄影/蓝影CF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