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青竹刻
苏东坡曾有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竹刻自古以来就为宫廷、文人雅士所珍藏秘玩。竹刻有圆雕、透雕、皮雕、浅雕等类。其中皮雕又称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留青”刻法就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雕刻图案,由作者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显出层次、明暗、浓淡,比浅雕更具有立体感。
当今常州留青竹刻人才辈出,尤以白士风、徐素白、徐秉方、范遥青为佼佼者。白士风自40年代开始涉猎“留青”后,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其《姑嫂学文化》、《雏鹰展翅》等新题材作品被国家收购,作为国礼。他的古竹笋式“孙子十二篇”大件竹刻,先后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和紫金大奖。徐素白、徐秉方父子敢于创新,将竹刻中的阴刻和留青刻与中国书画密切结合,作品神韵兼备、雕工精细,作品常被作为馈赠之国礼。如今,留青竹刻已成为常州一绝,徐氏故籍鸣凰镇,被江苏省命名为全国竹刻之乡。在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上,徐秉言竹木工作室选送的笔筒系列和镇纸系列分或银奖和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