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炮台遗址城墙出现不少“到此一游”。
管理部门:乱刻字现象近年来已有所好转 杜绝仍有难度
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被刻下“到此一游”一事日前经网友微博曝光后,引发热议。其实,“到此一游”现象并不鲜见,昨日,记者走访虎门镇鸦片战争博物馆、威远炮台、沙角炮台等景点发现,刻字留言几乎也成了景区“标配”。
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
竹子遭殃,雕像幸免
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是国家级景区,景区内树木茂盛,不仅有成丛成簇的翠竹、枝繁叶茂的细叶榕,还有树姿巍峨的大王椰子树……但如今多数树木已被人刻字“毁容”,一些竹子的外层甚至已从翠绿色变成苍白色。
昨日,沿着该馆人工湖前行,记者看见沿湖两边的丛竹和树上都留有游客密密麻麻的“刀刻”,内容多为“某某到此一游”以及情侣间的“爱情宣言”。
但让记者稍感欣慰的是,景区里的炮台、塑像、纪念碑等文物都保护较好,未发现游客“到此一游”的痕迹。
威远炮台:
古遗址城墙上可见“留名”
但是,在虎门威远炮台,各炮位的四方形孔以及露天炮台的墙面则让人心痛。记者细心观察发现,在古老的城墙上,不单有大量人为的划痕,而且还有游客用水性笔在墙面的留名,一笔一画,非常清晰,尤其是在威远炮台的露天炮台古遗址城墙上。
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中还记录下了许多游客游玩时留下的不文明的行为,比如攀爬炮台合影,骑着炮台合影等。
沙角炮台:
200余年门楼通道被留名
虎门沙角炮台已有200多年历史,在炮台山顶的一处雕像附近,种着几十棵青翠绿竹。虽然这些绿竹每棵都有10米多高,秀丽挺拔,但竹身同样是字迹斑斑。
据记者观察发现,刻在竹身的文字内容多为人名或者是“某某到此一游”,又或者“爸爸妈妈,一生一世,相亲相爱”等。
而一些古建筑的墙壁也未能幸免,穿过濒海台门楼进入暗道,光线黯淡,两侧白墙上纵横交错的刻痕依稀可见——又是“某某2004年到此一游”。此外,记者也轻易地在沙角古炮台门楼的边边角角处发现好几个字迹模糊的人名。
竖警示牌:
提醒市民勿在景区“留名”
昨日,记者致电鸦片战争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到此事时,他表示监管的确很难。主要还是要提高广大游客的素质。
该负责人还告知,近年来,随着该馆加强监管等到位措施,乱刻字的现象已经有所好转,近年来,这种现象减少很多。
但是要做到杜绝,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今后,该馆将会在景区显眼处,竖立明显的“禁止在景区内乱留名”的警示标识,提醒广大游客讲文明,爱护景区文物。此外,该馆还将安排尽量多的保安加强巡查,及时制止游客的不文明举动。
链接
麻涌开展大学生文明涂鸦活动
涂鸦宣传法制文化
本报讯 (记者陈臣 通讯员吕磊)昨日记者从麻涌镇获悉,目前麻涌司法分局正组织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学生在广麻公路新基等路段空地围场进行法制涂鸦活动。
据了解,本次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调动学生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同时鼓励创造出一批优秀的法治作品,为麻涌镇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亦为麻涌镇法治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奠定基础。
记者在现场见到多名学生和志愿者无惧骄阳,手持颜料、画笔等工具,在广告公司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创作法治涂鸦。涂鸦的内容包括劝吁群众不酒驾,远离毒品,远离赌博,提防电话诈骗等等。作品色彩丰富,题材也贴近生活。(记者刘满元 通讯员虎宣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