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戴军专访的前一天他都还在经历着一次颇为意外的旅途——从澳门兴冲冲前往香港购物,海关表示过去了还能回来,然而当他晚上从香港坐船回来时却被澳门海关拦下,要求遣返回香港。半夜在羁押室的据理力争、朋友们的出谋划策等等,谈起这次被他记录在微博上的“澳囧”之行,不是抱怨,也没有火气,更多的是一种调侃和经历,他不忘嘱咐大家签证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发生类似的悲剧。这类记录他旅行故事的微博一点不比惹人捧腹的“段王爷”系列逊色,比如2月份在泰国发的“泰好玩”就让他的微博粉丝一下多了40万。经历过人生低谷、麻木忙碌,2013年,戴军在他主持工作的另一个平台重新找寻自己的快乐,并把这份快乐和更多人分享。

“我的微博是一个迪斯尼”
如果说2012年底至今谁的微博最火,戴军绝对是其中一个,短短5个月,粉丝就达到了130万。那些记录自己和朋友的生活趣事笑料十足,特别接地气,以至于现在他身边常有朋友主动请缨,要求戴军可以“披露”点自己的段子,增加增加人气。实际上,这段变身“段王爷”发微博的时间恰好是戴军艰难的转型期,他辞掉了许多主持工作,只保留了和李静搭档的《超级访问》。对于这样的决定他如是说:“这一两年感觉自己被套牢了,像驴一样,不停地重复、打转,所以到了2012年终的时候就想如果‘世界末日’熬过去了,我就要好好过,不要再像这样。到了11月看大家的负面情绪已经很高涨了,许多人的微博都在抱怨发泄,我就想开一个让大家高兴的微博,开完其实我自己也更开心了,所以到了12月21号那天过完后,我就兑现了自己给自己的承诺,算是退出了主持界。”
这让我想到了去年圣诞他发的微博:“已经有十年了吧,各种节假日都在工作,今年圣诞和跨年都没接工作,收拾房间,把不再穿的衣服打包捐出去,可每一件都是有故事的,今天我要好好和他们 告别,从此天涯海角,应该不会再见了吧。”随之戴军剪短了头发,用他的话说就是“从头开始”,这个转身不华丽,但足够洒脱。
“发微博段子开心是第一位,现在太多微博利用老百姓的不满情绪图谋私利,我看了很不舒服,所以外面流行的话题包括慈善的东西,我从不参与、不评论、不转发。当然会有很多人跟我说应该利用微博做一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事,那我就说什么是有贡献的事呢?从一开始我就说我要让大家开心。我开微博是一个‘迪斯尼’,大家来这里,所有不开心就留在外面,没必要让很多只想清静图个乐的人在微博上还要添堵,我不要别人告诉我应该做什么然后摇旗呐喊。”戴军每天留在微博上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对他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平台,而非工具。
他和刘烨在微博上掀起的原创风让更多人开始观察生活,“更多人在微博上说自己怎样,要么就是随手转发别人说的大道理。大家从外地来到北京,家乡的亲人在做什么可能根本不知道,不关心,很多人看我常写我妈,就会跟帖说‘咦,我妈在做什么、喜欢玩什么、吃什么,慢慢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起身边的人。”
旅途反思生活
“如果一两个月我没有出去走一走就会觉得过不下去了。”这种感觉对戴军来说有十几年了。在深圳唱歌时,戴军被人忽悠问非洲有个酒店需要管理的人,想不想去,他说想,然后就去了。后来发现那地方在打仗,一行人躲在使馆区不敢出来。“我们逃出来的时候,路上都是弹坑,车上窗帘是不能拉的,如果你拉帘,马路边荷枪实弹的士兵就会开枪,一路真的让人惶惶不可终日。但回来以后又会觉得那段经历好刺激啊。”此后,出国旅行就成了戴军的生活习惯,每年都要跑几个地方,“到现在应该有50个国家了吧。”
戴军可以算是中国比较早出国旅游的那拨人,他曾带着一个媒体朋友去东南亚转了一圈,回来以后那位朋友辞了工作成了一名专职背包客。这让戴军好生羡慕,“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可以舍掉工作。我就不能,我要做电视、做艺人,我不能割舍,所以只能靠业余时间来做一名旅行者。”这当然就造成了一些遗憾,比如每次旅行都挑了再挑,而无法走到哪算哪,几天的假期必须铺得很满,“我要在当地找最好的酒店、最好的餐饮,最后失去了旅行的意义。而那个朋友就可以一下午什么事都不做,只在那里和别人一起做漆器,这才是更快乐的旅行,它足够纯粹。”邓丽君去世12周年时,戴军放掉海边的旅行计划,一人前往清迈入住邓丽君去世的湄滨酒店。“邓丽君当时住在十三层,我住在十二层。走到她的房间,我在门口放了一束花,服务台小姐看到也没说什么,然后整个楼道里都是邓丽君《我只在乎你》的钢琴曲,那个感觉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戴军对于清迈的钟爱还远不止于此。“泰北地区比较穷,泰王为了扶持经济,找大师设计了很多精美的工艺品,发到每个村庄,由村民生产制作。我们就开车去看,和当地村民一起制作打磨。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到另一个地方去感受不同的生活,而不是拍照,然后集合。”那次之后戴军逢人就推荐清迈,“别人问我玩什么,其实玩什么我也不好说。可能我玩的很多人没兴趣。有个村庄里有个大缸子,村民把树叶、大象的粪便、树皮、各种有机物都放进去搅动。捞上来后涂在木板上晾干,五彩斑斓,油画一样,颜色超乎想象。如果带着孩子去看这些,开拓的不只是眼界,更是一种思维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旅行常会让他反思很多,比如在越南看当地人做漆器就让戴军很难过。“漆器发源地是中国,传到日本,再传到越南。当地人要刷二十多道漆,近半年时间,每道漆还有彩绘,所以价格很高。但我们这里几块钱买个杯子,大家不把它当回事,这就是尊重的问题。我有个朋友在景德镇有一口窑,我花了一天时间在那里揉毛坯、做底托、瓷器杯子,再烧火。有个老工匠在测火温,他告诉我,我们买一个杯子,国家要贴两倍的钱。所以通过旅行我就知道,我们要尊重每一样东西,再小的东西也有自己的价值。” 不急不躁,去问去听
戴军很喜欢泰国的一些本地市场,究其原因,是那里有很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在摆摊。“他不理你,你可以蹲下来看他的作品,如果你喜欢,他会给你讲,你要走过路过他们也不会故意招揽要求你一定要看,这种状态我特别喜欢,不急不躁。”说最符合自己气质的地方是哪里,戴军脱口而出苏梅岛——那个充满活力的冲浪胜地,“苏梅周边岛屿很多,你可以一天去一个,绝不重样。”他也很喜欢欧洲,但笑称自己又是个太热闹的人,所以还是苏梅更符合自己。“有一次我在威尼斯迷路走到巷子里,发现一个吹制玻璃的小工厂,我就跟一个意大利老工人聊天,他带我看制作流程,很有意思。”
很多人不知道,戴军潜水有十个年头了,这和他曾经训练过海豚有关。潜过很多地方的他直言埃及红海的颜色最好。“我们在西奈半岛的沙姆沙伊赫潜水,那真的是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戴军在沙滩打沙排,腿磕掉一块肉,简单包扎后第二天便下海潜水了,“顺着酒店旁的栈桥‘啪’地跳下去一看,是个水下悬崖,5米以下彩色的珊瑚就出现了,8米水还是清的,再往下身边就是各种彩色的鱼。5分钟后我上岸坐船出海。惊心动魄在于就在我们返程的前一天这片海出没了鲨鱼,咬死咬伤几名潜水游客,他们可能深潜得太远了,探险的那种,但这也说明这片海足够干净才会有鲨鱼。当时我想想很后怕,我那个流着血的伤口啊!太幸运了。”
戴军在旅途中常会关注一些不那么大众的东西,这似乎更能激发他的好奇心。“开罗被过度开发了,就像到了故宫和长城,你应该去看一下,但可能有了解风土人情更好的地方。比如坐尼罗河游轮,从阿斯旺到卢卡索三天,一路上看神庙、看风景。我还会看他们的草纸画,去博物馆看神庙雕像、出土文物。”除此之外,戴军很喜欢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比如从开罗开车到亚历山大,途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公路两侧有很多似盖完没盖完的房子就引起了他的好奇。“盖了一半,但当地人告诉我这其实已经算完工了,我就问为什么还会露着四根柱子和钢筋。导游说埃及要盖房子土地局要盖章,如果要盖两层却盖了三层要罚钱,但申请三层却盖了两层,会觉得你没完成,也要罚。为了下一代,这个楼一定要盖,但又没那么多钱,怎么办,就露四根柱子,表示我是要盖的,只是现在没钱盖。”类似的奇遇戴军讲了很多,他说如果有一天写本关于旅游的书,跟大家分享的一定是这类故事。
和父母分开旅行
“在泰国你要注意千万不能用脚去指,因为在泰国脚是最脏的;再比如泰国小孩的头是不能碰的,除了父母和高僧,在他们看来头是运气的象征;出国旅行尽量多尝试当地食物,忘掉中餐,尊重当地习俗;机上一些杂志后面常有优惠券,到了当地可以用……”戴军可以说出很多旅行经验,但他最想说的还是与身边的人有关。许多人都知道戴军有个68岁的疯狂老妈,很多有意思的段子都源于这个可爱又“绝品”的老太太的故事,“我妈妈有一个自己的旅行团,四五个好姐妹每个季度都要出去旅行,这样的生活态度特别好。很多年长的叔叔阿姨真的可以尝试一下我妈的生活,孩子成年了就要去过独立的生活,但现在太多父母恨不得吊在孩子的裤带上。我跟我妈妈互不干涉对方的生活,我们的旅行方式也不同,但知道彼此都好就很开心了。”
聊了很久,我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个画面:明媚的午后,欧洲一个古老的小镇巷子,背着双肩包的戴军一个人游走其中,此时的他是一个找寻制作花瓶工匠的有心人。如果你有幸遇到,请不要称呼他“段王爷”,不如叫他——旅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