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徐水县漕河镇,现在遍布燕赵大地,“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好吃!驴肉火烧,选用肥嫩适中的小驴肉,经过精细的加工制作而成,配以刚刚出炉的、脆软的火烧,吃起来回味无穷。
火烧是一种面食,在饼铛里烙熟后,要架在灶头烤一下,才能使火烧外焦里嫩,别具风味;趁热用刀劈开,加入熟驴肉,驴肉火烧即成。
据说,这种驴肉火烧起源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当年燕王朱棣镇守北平(今北京),起兵谋反,在保定府的徐水县漕河吃了一场败仗。燕王朱棣的队伍被明军打得落花流水,给养又接济不上,朱棣就下令征集当地老百姓家的面粉,让老百姓给烙火烧;还下令杀战马当菜吃。殊不知这种马肉夹在火烧里还很好吃,从此这一带就开始用火烧夹马肉吃。
后来朱棣当了永乐皇帝,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多次征讨北方蒙古贵族势力,需要战马,于是朱棣降旨严禁杀马吃,保定府一带的老百姓吃不成马肉火烧了。后来不知谁发现驴肉比马肉纹理细腻,用火烧夹着吃比马肉更好吃,于是驴肉火烧就应运而生了。到清代慈禧身边的太监李莲英,把自己家乡河间县的驴肉火烧推荐给慈禧,慈禧大悦,驴肉火烧名声大振。
在河北地区的驴有两个品种,这就是渤海驴和太行驴。它们的外形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就肉质来看,保定一带的太行驴,要比河间一带的渤海驴味道鲜美一些。这样聪明的商人就来到保定开设驴肉火烧店,开始用保定的太行驴的驴肉制作火烧卖。由此驴肉火烧在保定一炮打响,成为人们大开朵颐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