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定小吃第一名:驴肉火烧
名称:驴肉火烧名吃名店:漕河好滋味老驴头一般价位:2.5 - 5.0元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可见驴肉的地位。
走在保定的街头经常见到的就是驴肉火烧。先将火烧(一种烧饼)用刀一分为二,把经过慢火细炖加上各种配料的驴肉剁成粒状,用火烧夹起来,火烧一定要刚刚出炉的、脆软的,这样吃起来才会让你胃口大开、回味无穷。据传北京的一些著名人士总是专程来保定品尝驴肉火烧,最有代表的是张艺谋在保定曾一口气吃下七个,而我早餐吃一个就可以到下午都不饿了。驴肉火烧中的驴肉一定要选用保定近郊漕河镇的小驴肉,只有那里才最正宗,驴肉口感香嫩不柴。驴肉做好后保存不能超过24小时,否则就会变质伤身,这也是真正的保定驴肉火烧不能走向外地的原因。
比较正宗的是“袁家驴肉火烧”。 其制作主要要诀为:
1:经过慢火细炖加上配料,驴肉还要在锅里加上盐和各种作料煮一遍,(这样的肉更香,而且保证加入火烧时是热的。 )
2:用的是死面,把面擀成一张大饼皮后在上面抹上一层油后,再和,然后揪成剂子做成饼,烙到六七成熟后用烤箱烤。(这样做出的饼不但能分出六七层来,而且每层分开,内层也能熟透。)
3: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驴肉切片和作料夹起来。
驴烧特点:经过慢火细炖加上师傅们的配料,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驴肉切片和作料夹起来,您就慢慢享用吧。烧饼的脆和着驴肉的软,再加上汤汁的浓郁,在口齿之间蔓延徘徊,于是接着一口,再一口,沉浸在这美味里,连汤汁顺着手滴下来都不知道。

据说,这种驴肉火烧起源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当年燕王朱棣镇守北平(今北京),起兵谋反,在保定府的徐水县漕河吃了一场败仗。燕王朱棣的队伍被明军打得落花流水,给养又接济不上,朱棣就下令征集当地老百姓家的面粉,让老百姓给烙火烧;还下令杀战马当菜吃。殊不知这种马肉夹在火烧里还很好吃,从此这一带就开始用火烧夹马肉吃。
后来朱棣当了永乐皇帝,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多次征讨北方蒙古贵族势力,需要战马,于是朱棣降旨严禁杀马吃,保定府一带的老百姓吃不成马肉火烧了。后来不知谁发现驴肉比马肉纹理细腻,用火烧夹着吃比马肉更好吃,于是驴肉火烧就应运而生了。到清代慈禧身边的太监李莲英,把自己家乡河间县的驴肉火烧推荐给慈禧,慈禧大悦,驴肉火烧名声大振。
在河北地区的驴有两个品种,这就是渤海驴和太行驴。它们的外形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就肉质来看,保定一带的太行驴,要比河间一带的渤海驴味道鲜美一些。这样聪明的商人就来到保定开设驴肉火烧店,开始用保定的太行驴的驴肉制作火烧卖。由此驴肉火烧在保定一炮打响,成为人们大开朵颐的美食。
记得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拍摄期间,电影演员冯巩等人每日须驴烧伺候!可见其威力。
当然我也知道河北的大城、河间等地也有驴烧,但那里的烧饼或者过大,或者带芝麻,我自己感觉比较保定的味道不一样。或许留恋家乡的缘故,我和我的妻子爱人以及我的邻居们都非常喜欢驴烧,尽管我们目前不在保定,有时候,邻居看到我父母从保定过来看孙子,都抢着过来问候,我知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是冲着我老爸从保定带过来的驴烧来的!
时间长了,我和儿子摸索出最佳的驴烧模样,火烧一定要刚出锅的,外边最好带硬壳,里面松软香甜。肉一定是红白相间,最好带一些油,儿子更喜欢夹杂一些闷子,或许再切一两刀青椒、香菜,带驴烧捧到手上,使劲咬上一口,瞬间唇齿流香,肉油合着哈喇子一起留在嘴角,如果再就上小米粥,哪叫一个“得(dei)(保定口音)”!
怎么样!是不是有些口水了?别着急,后面还有更好吃的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