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飘色巡演开演)

(真人版“八仙”)

(孩童参与扮“仙姑”)
红网广东佛山5月12日讯(通讯员 黄幼谦)相传:拜大仙,有求必应。农历四月十四(5月12日),是西樵传统民俗节日“大仙诞”。也是在珠三角地区影响深远的神诞。
又是一年大仙诞,在这个充满历史味与民俗味的节日里,西樵举行“至善西樵健康养生”2014西樵山大仙诞文化节,内容包括参拜大仙、八仙贺诞飘色巡游、千年狗仔墟小商品交易会、非遗和民间艺术展示、健康养生乐游游等活动,游客可以到西樵逛千年狗仔墟,赏诸仙飘色巡游。
据西樵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民俗节日的复原与举办,西樵全力推动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历史沿袭:大仙诞在西樵有600多年历史
据记载,西樵的“大仙诞”民俗已经有着600多年历史了,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是西樵独有的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节日,俗称“吕祖宝诞”,西樵人简称之为“大仙诞”。
一到诞日,附近乡县的善信们或从水路扒船,或从陆路徒步从四面八方汇向云泉仙馆面圣朝贺。一时沸腾喧嚣,来来往往从早到晚,人流涌动,不绝于郊野。山门一带问卜求签、摊位贩食、玩,沿途摆摊乘时而聚,年盛一年。
善信拜完大仙后,顺便到官山墟购买一些日常用品,慢慢地演变成了传统节日。每到“大仙诞”,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西樵山赴墟,整个官山城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造就了珠三角独有的西樵小商品交易会,西樵人称之为“狗仔墟”。它是珠三角最著名的庙会之一。
近年来,落实了宗教政策,又逢国泰民安、文兴礼振,“云泉仙馆”每逢农历四月十四日吕祖宝诞之期,四乡群众,来西樵山贺诞者数以万计。自晨光熹微至暮,络绎不绝,满山满谷,人头涌涌,摩肩接踵,为南粤一大奇观。每年逛“庙会”的人可超过10万人次。赶墟的居民把官山城区5公里长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1992年10月14日有关部门又重修云泉仙馆,2008年云泉仙馆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4月大仙诞被批准成为佛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节日活动:岭南民俗醉游客
今年大仙诞,西樵镇举办主题为“至善西樵健康养生”为主题的大仙诞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充满岭南民俗韵味。
狗仔墟在5月11日开始开墟,一直到5月12日晚深夜收墟。狗仔墟在官山城区街道两边,绵延3公里。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家沿江浦路两边摆摊售货,十里官山长街全是摊档,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大仙诞正日上午9时,西樵举行盛大的吕祖巡游启动仪式及八仙贺诞飘色巡游。真人版的七仙闪亮登场,众信众抬着吕祖仙打头阵。飘色巡游在12日上午9时在云泉仙馆正式启动,沿官山城区江浦路巡游到登山大道牌坊结束。
整个巡游分为十二大方阵:仪仗方队、道士方阵、金像方阵、二十八宿方阵、信众方阵、龙狮方阵和飘色的天女散花、观音送子、文武登科、嫦娥奔月、宝莲神灯、群仙贺寿等方阵。
古色古香、仙风道骨的吕祖像引领着整个巡游队伍,其他七仙紧跟其后。汉钟离手持芭蕉扇、张果老敲着鱼鼓、韩湘子吹着横笛、铁拐李喝着葫芦美酒、曹国舅打着玉板、蓝采和怀抱鲜花、何仙姑手持荷花。市民和游客也加入到群众方阵中,体验如入仙境的巡游。
巡游队伍,阵容紧密,声势浩大,风华绝代。巡游队伍所到之处,长号吹响,鸣锣开道,道教旗幡,高雅庄重。将西樵山六百年的大仙诞传说、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世世代代的民俗风情融入其中。
文化品牌:西樵山大力发展民俗旅游
目前,大仙诞已经成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樵镇全力将其打造成为岭南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据西樵镇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樵民俗元素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凡珠三角历史上有的民间信仰日,西樵几乎都有,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观音开库、观音诞、大仙诞、北帝诞、师傅诞、婆娘诞、土地诞、龙母诞等。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西樵居民靠山临江而居,历史上就是纺织名镇、丝绸之乡,老百姓比较富裕,为民俗文化创造了经济与物质基础;从文化的层面解剖,西樵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岭南文化与民间信仰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另外西樵地理位置优越;从改革的方向探寻,在近代,广东领全国改革创新风气之先,思想活跃,非常容易吸收外来文化。以上是西樵民俗文化深厚的最重要原因。
南海区委区政府明确要以“佛山文旅街”为引领,构建“一心两脉”文旅发展格局,将西部南海打造“佛山文旅绿芯”和“岭南文旅第一极”。
据西樵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樵山拥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历史古迹在南粤可谓首屈一指,许多文化亮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文化圈中都有极高的知名度。可以说是广府文化的杰出代表,集中反映了广府民系明丽新奇、丰富多姿的民俗风情。文化资源为西樵山产出饮誉海内外的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奠定了重要历史文化基础,成为了研究岭南文化与广府文化的一把金钥匙。
“虽然先辈们给西樵留下了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从总体上看,西樵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尚嫌不足。”西樵镇旅游部门负责人说,下一阶段,西樵旅游部门会继续把民俗文化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推手,深挖内涵、做足文章、打造精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与民俗旅游,打响西樵山民俗文化旅游的品牌,多方位体现西樵民俗的文化价值与旅游价值。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形成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完整意义的旅游新资源,让西樵山成为岭南最著名的文化高地,提高西樵旅游的文化附加值。
金牌项目
活动1 飘色巡游
飘色巡游是今年大仙诞的创新项目,飘色器具上站立的人物是读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次飘色巡游共有六个方阵,分别是天女散花、观音送子、文武登科、嫦娥奔月、宝莲神灯、群仙贺寿。其中,《天女散花》的灵感源自西樵山的别称花山和始于明朝的评花会;《观音送子》主要是歌颂西樵山上的大观音和观音开库的习俗;《文武登科》讲述白云洞奎光楼和翰林古村松塘的故事;《群仙贺寿》述说群仙各执法器和寿桃,飞赴南粤明珠西樵山为吕祖贺寿。
活动2 “八仙贺诞”巡游
为了传承和弘扬“大仙诞”民俗文化,回归传统,定于在农历四月十四“大仙诞”当天举行“八仙贺诞”巡游活动,把云泉仙馆大殿内的吕祖金像恭迎出殿,并加入巡游队伍之中。借此令群众更加了解“吕祖诞”的传统形式和流程,为“吕祖诞巡游”这一活动增添浓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七仙演员面向各方精选,在巡游过程中,由文化表演队伍组建方阵参加巡游活动,向群众展示镇街风采和道教文化的形象和精粹,着力打造西樵山“大仙诞”道教文化品牌。
以上巡游路线:云泉仙馆——奎光楼——白云洞牌坊——登山大道牌坊。
活动3 小商品交易会
小商品交易会俗称“狗仔墟”。针对以往“大仙诞”官山城区各类摊位规划不一、商品档次不高,局限性强、宣传力度不足等缺点,今年西樵镇重新包装“大仙诞”的“狗仔墟”民俗活动,让它重现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一个特色小商品交易会的风貌。除常见的商品外,还设置了部分古玩、书画、根雕、奇石、贝雕、剪纸、风筝、花卉、泥塑、面塑和各类原生态工艺品及旅游纪念品等摊位,共分五大区域:美食、服饰、手工艺及非遗展示、花卉、家居用品。
狗仔墟在5月11日开始开墟,一直延续到5月12日晚上。狗仔墟沿官山城区设摊,绵延3公里,商品琳琅满目。
活动4 非遗和民间艺术展示
“大仙诞”作为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两大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在民间广受欢迎,既是珠三角最大的小商品交易活动,也是最具群众性和参与性的节日。当今的“大仙诞”民俗活动可充分把握西樵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性,融入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开展小商品交易会的同时,以展示的形式,将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统艺术展现在群众和游客眼前。展出的佛山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剪纸、石湾陶塑、佛山彩灯、乐安花灯扎作、南海藤编、南海联表灰塑、佛鹤狮头扎作、南海刺绣、九江双蒸传统酿造技艺、缫丝技艺、竹织雨帽制作技艺、西樵大饼制作技艺等。
“通过展示‘非遗’和民间传统艺术,不仅可以扩大市民的文化视野,也能为‘大仙诞’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活动相结合,不但具有教育宣传意义,还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了新的形象,同时可让群众见识和购买心仪的非遗工艺美术品。”活动负责人说。
活动5 健康养生乐游游
为结合大仙诞文化节“休闲养生、至善樵山”的主题,由西樵镇宣传文体办、西樵山风景管理处牵头,联合珠三角地区的旅行社开展健康养生乐游游活动,进一步推介西樵的休闲旅游文化,并以此形成常规旅游线路,推动西樵旅游全面发展。线路包括大仙祈福游一日游、健康休闲养生两日游和生态休闲两日游。
链接“大仙诞”的由来
西樵民间的“大仙”,其实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相传几百年前的农历四月十四日,吕洞宾来到南粤名山罗浮山和西樵山的上空,见两山风光秀丽,游兴大发,纵身一跃,左足踏在罗浮山,右脚踏在西樵山。如今,云泉仙馆附近还留有长尺许、深数寸的脚印,上刻“仙足”两字。传说,吕大仙还在白云洞睡了一觉,在石头上压下了一个长而大的背印,西樵人称之为“仙床石”。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信众将位于白云洞的玉楼书院改建为云泉仙馆供奉吕洞宾,每逢祖师诞辰之日,西樵乃至周边珠三角地区的信众们总会前来云泉仙馆作朝拜活动。由于信奉吕大仙的民众日渐增加,自早到晚官山墟人潮如涌,吸引了大批商贾云集西樵山下。每逢诞日,慢慢地演变成了传统节日,官山墟至白云洞沿途人流涌动,盛况空前,慢慢地形成了“大仙诞”的一系列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