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截图)
5月9日晚,《舌尖2》第四集《家常》播出,这一集里拍摄的美食均出自普通人家,比如:红烧肉、泡菜等等。辽宁盘锦美食蒲笋烧肉也被摄入镜头。同时,这一集的风格也回归到以普通百姓家庭故事为主,从内容到解说词都更加生活化。不过,节目播出后网友立即吐槽,质疑导演把纪录片拍成了故事片。在前三集播出后,观众的质疑主要针对美食的比重减少。但第四集播出后,观众认为“跑题了”,题材与风格全变了。
跑题
《舌尖2》播出以来,有关应该重美食还是重故事的争论一直不断。不少网友认为,《舌尖2》跑题跑得太严重了,完全变成以美食作点缀的故事片。不仅美食主题被弱化,就连南北几个家庭的故事之间也缺乏内在逻辑关系。《家常》中有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一位母亲带着女儿从河南来到上海学琴,为了协助女儿学习,母亲当起全职陪读,照料女儿。五年里,她没有回过河南老家,没有与丈夫相见,连孩子的奶奶病重化疗都没回去。观众对这个故事质疑最多,认为这样的母爱实在有些畸形,这难道是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吗?
有网友称:“第四集跑题跑得没边了,不如单拍一部学琴小姑娘的辛酸史。家人团聚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但学琴小姑娘的家却为了学琴,夫妻分离、亲情淡薄。观众看到的完全是该集想要表达主题的反面。看完没食欲,太可怕了。”
网友“土豆笔记”直言:“《舌尖上的中国》越来越没意思了,一个美食节目就谈食物,多好;非要煽情,造作。花那么多镜头讲一个母亲为了女儿学琴,她是如何牺牲自己、牺牲家庭,我直接就换台了。”
导演为故事多辩解
对于《家常》人物故事比重过大,该集导演邓洁反问:“我想问问观众,你们是不是小时候爱吃西瓜酱,长大后,一年才有机会回老家一趟的外孙?”邓洁说,片中的老人是自己朋友的外婆,老人开开心心做西瓜酱的背后是期待着与儿女相聚,“这样的老人撞进你的镜头,你不记录她吗?”邓洁认为,即使《舌尖2》中故事较多,也没有脱离主题。
总导演陈晓卿以本集的一个段落为例,说明隐含在美食背后的东西:“拿《家常》里的月子餐来说,爷爷奶奶给儿媳妇做的是鲫鱼木瓜,名义上是补身体,实际上是要儿媳妇的乳汁。姥姥姥爷家做的鱼腥草,是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好了,你一下子就知道谁是亲生的了吧。”他再次强调说:“从第一季我们就确定了,《舌尖上的中国》要表现中国人和食物的隐秘关系。食物是出发点,蕴藏在背后的中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特别想展现的。”不过,此番言论一出,继续遭到网友质疑,网友认为,那只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美食作用的理解不同罢了。□本报记者/王臻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