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逸灵轩主)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人们一提到这座城市就会联想到自己心目中的那处印记。比如巴黎 的埃菲尔铁塔,比如伦敦 的大本钟,比如上海 外滩的海关大楼,再比如北京 的天安门 ……因此,地标建筑可以称作城市名片,城市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都会有一处或几处相应的地标性建筑应运而生,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信息和经济信息。
回顾天津近代百余年来的历史进程,每个时期的地标建筑都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的起源无疑都为这座海滨之城披上绚丽缤纷的斑斓色彩。
鼓楼
20世纪前的天津,还只是一座新兴的商业城市,有的只是几百年来漕运文化、盐业文化遗存的溯古之风。一座老城,几条古老的街道,南北之交的三岔河口、海河畔香烟缭绕的天后宫殿,“连樯结万艘”景象,此起彼伏的市声……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全部。如果要指定那时的地标,恐怕非鼓楼莫属了,它巍峨地矗立在这座城市中央,“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
玉清池
20世纪初叶,八国联军的炮火硝烟拂去了京畿重镇的繁荣,估衣街、锅店街、针市街、竹竿巷、宫前街的商号、金店、银楼被劫掠一空;都统衙门拆毁了老城四垣,几百年的森严壁垒豁然洞开。列强们各自在“租借”的津沽土地上,建立起国中之国、城中之城的“租界地”。与此同时,天津的商业中心也由北门外的关上、关下转移到新兴的南关市场,也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作“南市”的那个地方。这个时期的地标性建筑,既不是海河上的大铁桥,也不是被称作“东方华尔街”的租界大法国 路,而是一处被称为“华北第一池”的浴馆玉清池。
百货大楼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迅速成长为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西方文化的介入,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现代化的元素。“三白一黑”更是成为天津的四大产业支柱(纺织、化工、面粉、煤炭业),民族工业的振兴,揭开了一页新的历史。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商绅们绝不会错过这大好时机。于是,在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金街)的中心地带,一座高楼平地而起,高耸的塔尖直入云霄,号称七层天的大平台可以极目远望,鸟瞰津沽大地。这就是中原公司(今百货大楼)。
津塔
时光荏苒,天津已经从古老的漕运码头成长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多年间,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地标性建筑这个经济发展的符号,不断被刷新。如今的地标性建筑于昨天已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是在天津本地也是各领风骚。比如小白楼的金皇大厦、东站前的海河广场、金刚桥畔的古文化街、老城厢的鼓楼商业街、南市的食品街、塘沽的金街等等,不胜枚举。
然而,其中最具冲击力的还是位居母亲河海河畔的那一座座新型建筑。如果您从天津站下车,站在海河岸边,对面便是气势恢宏的一组欧式建筑群津湾广场。这儿曾经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龙舟的出发地皇船坞,这一湾海河也因此得名“老龙头”。如今这里已成为汇集剧场、影院、餐饮、娱乐的时尚文化中心。沿河南 望,一座现代化的赤峰 桥横跨大河,桥头堡上圆形观景台似太空“飞碟”,莅临津门,为这座城市平添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