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古城
崖州古城是海南岛四大州城之一,宋代之前系土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始砌砖墙。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扩大城池,周长约1000米,
崖州古城
崖州古城是海南岛四大州城之一,宋代之前系土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始砌砖墙。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扩大城池,周长约1000米,高4米多。其后,历代多次修建、改建、重建,一直至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最后一次重修,整座城池的建制基本定型。此时,城墙的周长达2270米,城内的面积达128820平方米。东西南北各设一个城门:东门名“阳春门”,西门名“镇海门”,南门名“文明门”,北门名“凝秀门”。
作为中国最南的古城,“炎州此去更无城”这一古人的诗句歌咏了此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在经过多次重修之后,东西南北门的城门上均建有谯楼,城外开设护城河并设吊桥。民国九年(1920年),崖县知事王树人行新政,从城外修筑公路通入城内,拆毁东西两门,其后城墙多处砖石陆续被掘取,仅存南门,修复的南门与古制的稍有不同,南门的城墙长约50米。
自从建郡(州)县制起,1000多年以来崖州古城一直是海南岛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4年崖县人民政府迁至三亚之后,崖城作为镇政府的驻地,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佛教道教文化、古代建筑遗产的优越条件为各级政府所重视。2007年,崖城镇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