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天后宫)

天津天后宫是国家3a级景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是集妈祖文化、天津地域民俗文化、民间信仰研究及展览、游览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博物馆。元至元十五年至二十年间(1278-1283年)初建,元泰定三年(1326年)由元政府正式下诏敕建,1985年大规模重建,同时成立天津市民俗博物馆。
天津天后宫坐西朝东,占地5360平方米,从东至西由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财神殿、关帝殿、启圣祠以及钟楼、张仙阁和四座配殿组成。1985年重建之后,除保留天后宫复原陈列展览为,还陆续开辟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风为基础内容的陈列展览,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漕运、婚育、商业、民间生活、民间艺术及民间信仰等习俗内容。近年来与台湾北港朝天宫、大甲镇谰宫、香港天后宫、澳门妈祖庙、福建湄洲莆田妈祖庙、上海天后宫、青岛天后宫、长岛显应宫保持着长期友好合作的关系。景区内每年春节期间举办传统文化庙会;农历三月二十三都要举办妈祖诞辰民间祭典;曾成功举办过五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 2009年天后宫与天津民俗文化馆(建筑面积达三千余平方米)强强联合。并推出民间绝活十八坊项目。
交通信息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80号(南开河北红桥交界)
天津文庙

天津文庙,又称孔庙,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天津最早的学宫所在。学宫是古代官办的学校。文庙现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由并列的府、县两庙及府庙明伦堂组成。是市区内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主要建筑有牌楼、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1954年文庙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成立专题博物馆加以保护利用。天津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文庙的历史和儒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唐代,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子庙,从而确定了“庙学合一”的定制。各代皇帝相继沿袭,明制规定,凡入学生员必先拜谒孔子,因而天津文庙也是建筑在学宫内的,是因学设庙。
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庙是自明正统元年创建以来,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保留下来的,解放后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雄伟壮观的文庙古建筑,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天津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说,在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历史中,文庙已经成为天津城市文化底蕴、品德和风格的标志。
交通信息
地址:南开区东门内大街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