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区委宣传部曹国强发稿)再一次的科学预判——高速免费、《大秦帝国》热播,十大旅游 促销活动的宣传效应将在国庆期间得到更为集中的呈现;再一次的机构升级——区委书记、区长不仅担任国庆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组长,也同时兼任了缓堵保畅、旅游秩序、安全生产等七个工作组的组长;再一次的满勤参战——4000余机关干部一线坚守,18000余人参与旅游接待和环境保障。
所有的努力,终于在10月7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当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领导小组碰头会落幕之后,旅游名城临潼再次刷新了历史:统计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临潼各主要旅游景点累计接待游客74.52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7576.7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2.26%和31.2%。在单日接待量、停泊车辆数、接待总人次、门票 总收入等多项数据被全面刷新的同时,更实现了安全畅通、秩序井然、环境整洁的预期目标。
拥而不堵——内外循环激活交通“大动脉”
这个黄金周,临潼缓堵保畅的智慧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国庆前期,临潼区按照国际标准制作的交通标识牌靓丽“上岗”,旅游主干道路导行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庆期间,临潼区通过挖潜、扩容、保底等措施,在景区周边统筹布局了10多个停车场,共计可为游客提供停车位30000余个。
“最高峰时,临潼单日车流量超过了20000辆,如果没有足够的停车位,临潼或将遭遇‘汽车围城’之殇”。临潼区交通局局长宋光明说。
充足的停车位为临潼假日旅游交通调度提供了无限的创意空间。今年黄金周,临潼首次启动了远程交通引导措施,在高速渭南出口和灞桥邵平店分别设立车辆分流点,引导过境车辆提前择道绕行,缓解临潼城区交通压力;首次启动逆向分流机制,在姜沟立交涵洞附近,将西安 至临潼方向的一个车道临时划定为返程车道,最大程度提高返程车辆的通行速度。
在交通分流的同时,临潼由“双摆渡”创意构建起的内外两个交通循环系统,更是成为了假日旅游缓堵保畅的最大亮点:
内循环——开通区内临时旅游公交线路,抽调60辆大巴车沿凤凰 大道、华清池、骊山、兵马俑 一线进行双向免费摆渡服务,最大程度引导自驾游客停车出行,缓解旅游主干道交通压力。
外循环——开通西安北客站至临潼旅游免费直通车,沿途设西安北客站、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华清池·骊山、兵马俑四个站点,临潼旅游的触角第一次与高铁接轨,“下了高铁即临潼”成为了现实。
一个双摆渡,临潼连通内外的交通动脉全部被激活。长假期间,临潼交通呈现出拥而不堵、有序畅通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