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你是否已在电脑前、电视前“坐化”?百无聊赖里,你是否偶尔会有虚度光阴的感慨?别宅了!收拾行囊跟小编去洛阳吧!洛阳城里有最生动的课堂,抛开书本,我们去感悟最生动的历史、文学、艺术、建筑……

龙门石窟:武则天的历史课和艺术课
历史,不一定要在书本中学习,背几个年代,背一些条条框框,暑假就应该抛开死板的历史教科书,到龙门触摸真正活灵活现的历史。
龙门石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代,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所有洞窟中,北魏约占30% 、唐代占 60%,其他朝代占10%左右。
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而卢舍那大佛传说是照着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卢舍那译意为“光明普照”,武则天后来造字给自己取名“曌”,意为:“日明当人”,这也并非巧合。从一座卢舍那大佛看去,中国纷杂厚重的历史便铺展开来。
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
这里的每一座窟龛都是400年历史中小小的一册书,凝视其中的每一条纹理,每一种表情,仿佛穿越历史之间,看那些活过来的故事。
龙门石窟更是一座艺术的宝藏,这里是很多知名艺术院校的研究对象。
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代表武则天的卢舍那大佛则是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的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时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
石窟中还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白马寺:汉明帝的佛学课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交通:
在洛阳市区西关乘56路公交车可直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