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深 度
深 度
SHENDU
■责任编辑 陈 瑛 董小莉
■美 编 郭秀芬
■责任校对 李丹丹 ■电话:6564070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首府旅游景点卫生状况调查
●本报记者 王慧 安超 实习记者 田仲煜
小井沟山麓北侧风景如画
前言:
7月是呼和浩特最美丽的季节,鸟语花香,气候宜人。7月也是呼和浩特最“忙碌”的季节,因为从7月份开始,首府各大节庆活动接踵而至,蕴藏无限商机的“民族商品交易会”、特色鲜明的“昭君文化节”、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等等,一系列散发着迷人魅力的活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一饱眼福。然而,记者近日探访首府各大旅游景点时发现,各旅游景点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垃圾成堆让如画美景很受伤。试想,这样的画面如果让远道而来的宾客看到,必然会对首府的印象大打折扣。况且,今年又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期,这样的卫生环境怎能逃脱“考官”的眼睛?本报记者特对我市周边旅游景点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报道,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普及,我市周边景区自驾游逐年升温。 与自驾游同时热起来的,还有自助烧烤。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周末开上车、带上烤炉到野外烧烤。于是,背靠大青山、淌着山泉水的小井沟,成了人们最常光顾的景区之一。
但遗憾的是,旅游的人多了,小井沟的环境却大不如前。
每到节假日,从水磨村向东北蜿蜒几公里的小井沟,随处可见停放的私家车,有的停在草地上,有的停在公路边。一眼望去,河沟两侧到处是成群结队的游人,一个个烧烤炉腾起缕缕青烟,小井沟更像是一个“烽火连天的小型古代战场”。
沿着河沟向景区走去,遍地可见游人丢弃的垃圾袋、废报纸、旧扑克、纸杯和炭渣。这些东西有的是游人随意丢弃的,有的是用塑料袋装好放在原地的。眼睁睁看着游人到处扔垃圾而没办法,在小井沟入口处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的王先生说:“旅游的人把垃圾都扔在这儿,一刮风塑料袋满天飞。要照这样下去,小井沟就快变成垃圾沟!”
在景区深处一座大桥旁,有一块平坦的地面,且天然地围着一圈大树。那里成了游人烧烤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垃圾最多的地方。有两位游客躺在两棵大树中间挂着的吊床上,身下的地面上堆满了垃圾,记者问游人:“这么脏怎么还躺在这儿?”游人笑着说:“那没办法,就这儿有树能挂吊床。”
在小井沟走访时,记者采访了一些游人,几乎所有被问到的游人都对乱丢垃圾的行为嗤之以鼻,但同时表示无奈:“找不到垃圾点,让游人往哪儿扔?”
王先生介绍,整个景区没有厕所,垃圾点也只有两个,但都集中在景区入口处。一个在新建的大青山登山步道的停车场内,另一个是王先生自己设的,设在自家农家乐餐馆的门前。记者看到,两个垃圾点都满满地堆放着垃圾。
之所以自己设垃圾点,王先生坦言是怕环境差了就没生意做了。所以,王先生不光设了垃圾点,还每隔几天就带着员工自己在沟里捡垃圾,然后集中起来雇车清运。每个月王先生几乎都要花掉二三百元垃圾清运费。即便这样,在记者采访当天,农家乐附近仍有很多垃圾。
记者就此情况采访了景区所在地保合少镇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目前小井沟景区建设还不太成熟,游人乱扔垃圾的情况确实存在。小井沟景区和圣水梁景区不同,圣水梁已经成立了景区管理公司,有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卫生监督,而小井沟还没有人管理。目前,保合少镇的环卫工人每半个月左右会去景区清倒一次垃圾。今后一定会加强对小井沟的管理。”
其实,即便有了管理,也只是起到督促作用。北京颐和园管理不差,环卫设施也齐全,但照样有人当众小便。由此可见,培养全社会良好的旅游习惯才是治本之法。
张利君是我市一旅游俱乐部的“驴友”,她说,“驴友”们在旅行时都非常注重环保,每次登山、露营都会自带垃圾袋,把所有旅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全部装袋带回市里再扔掉,哪怕是一片餐巾纸都要带走。在“驴友”中间,自觉收集垃圾是约定俗成的“规定”,而乱丢垃圾则是一件“驴友”们觉得非常丢人的事,所以大家都很自觉。
小井沟变身“烧烤场”
公园内垃圾随处见
7月6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满都海公园。“为了您和他人的游园安全,以及公园整体景观的整洁,请不要骑自行车入园,不要携犬入园。”公园门口醒目的温馨提示牌上这样写着,可就在记者眼前,一对夫妇对提示牌视而不见,牵着宠物狗悠然入园。“您经常带着小狗逛公园吗?”记者上前向那对夫妇问道。“是啊,我几乎天天来。”“您没看见公园门口的提示牌上写着不让携犬入园吗?”“看见了,可是公园里有很多狗,不止我这一只呀。”说话间,他们已向公园深处走去,记者看到他们走过的公园小路上留下了小狗的粪便。
正在公园清扫垃圾的王大爷告诉记者,花丛中、草地里随处可见小狗的粪便,打扫起来很麻烦,公园管理人员也对带犬入园的游客进行过劝阻,可大多数游客就是不听。
记者沿路看到,几乎每间隔50米就有一个垃圾桶,可公园小路上的垃圾仍然随处可见。记者了解到,园内设有300余个垃圾桶,每天早晨7点清扫垃圾的工人就会把公园全部清扫一遍,然而保洁工人的辛劳工作,并未得到游客们的认同和珍惜。
在公园的湖面上记者看到,清清的湖水被游客们随意丢弃的饮料瓶、塑料袋、废纸屑、烂果皮损害得面目全非。记者远远地看见两名工人正在湖中打捞垃圾,他们告诉记者,他们一天要在湖中打捞8小时,尽管如此,打捞的速度还是远远赶不上游客“下手”的速度。
一路走来,记者看到最多的是公园里随处可见的垃圾,看到更多的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而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行为在首府青城公园、南湖湿地公园、阿尔泰游乐园等地几乎都存在。
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去南湖湿地公园树林里烧烤、野炊的游人日渐增多,可当记者走进园内却发现,园内的如画风景被游人随处丢弃的炭渣、竹签、废纸屑伤害得不成样子。园内清洁工告诉记者,游人野餐之后,现场便留下一片狼藉,他们每天超负荷工作还是清理不完。
这样的不文明行为难道没人管吗?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南湖湿地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徐胜利。徐胜利告诉记者,对于游人在园内乱丢垃圾的行为,公园管理人员只要一看到就会进行劝说,并告诉他们将垃圾扔到指定位置。“景区是给游人提供放松休闲的地方,我们不希望用罚款来约束游人的不文明行为,真心希望游人来游玩时能把文明留下,把垃圾带走。”徐胜利说。
众所周知,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和改造公园内的环境和设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来公园休闲娱乐。同时,公园内的环境卫生需要每个游人自觉维护,也需要公园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卫生管理。
市民为保护旅游环境出招
漫画 旅游陋习 (据《扬子晚报》)
市民董利民认为,旅游环境是一个城市形象的最直接展示。他建议我市效仿海南的做法,让新闻媒体在旅游环境整治工作中充当主力军。媒体应积极融入、全力参与、真情投入,做旅游环境整治的主力军,旗帜鲜明地开展舆论监督,在旅游环境整治过程中,不怕自揭短处、自曝家丑,要通过对丑恶现象的曝光、批评,推动问题的尽快解决。
市民王荣认为,我市应成立护绿志愿者队伍,组织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志愿者可通过向游客宣传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公园提升改造的意义和成果,宣传《市民文明公约》、《市民行为守则》和《游园须知》,协助卫生保洁人员捡拾垃圾,协助养管人员保护树木花草,用示范行为带动广大游客文明游园。同时,志愿者还应勇敢上前劝阻乱扔垃圾、攀折花木、践踏绿地、乱写乱画、破坏设施等不文明行为,为“老弱残幼”等需要照顾的游客提供帮扶服务。
市民张振兴则表示,我市应学习新加坡发起的反对随地吐痰、禁止乱扔垃圾、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等运动,制定严格的法律及罚款标准。
采访
手记
旅游陋习
亟待摒弃
●王慧
▲游人把吊床挂在树上■本报实习记者 田仲煜 摄
管理部门承诺:
综合整治旅游环境
▲满都海公园工作人员在打捞湖里的垃圾
■本报记者 王慧 摄
在走访我市多个旅游景点后发现,“旅游陋习”随处可见。随处丢垃圾、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完厕所不冲水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成为美景如画景区的“杀手”。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期,这些细节是不容忽视的,而要改掉这些陋习就需要市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文明旅游”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靠一段时间的“提倡”就能建立起来的。一个人是否有文明的习惯,能否做到文明出游,固然与一个人的素质修养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要实施严格的管理与约束。虽然文明不是罚出来的,处罚只是一种辅助方式而非主要手段,但在文明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罚”却不可缺少。期待相关部门能有所作为,下大力气整治一下这些不文明行为。
▲小井沟美景迷人
今日小井沟环境卫生现状堪忧
■本报实习记者
田仲煜 摄
一次次破坏、一次次污染都反映出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首府整治旅游景点环境卫生迫在眉睫。为此,记者采访了市旅游局规划发展科科长沈红。她表示,为进一步展示“美丽首府”的良好形象,提高首府的美誉度和感召力,把首府建成彰显文化特色的旅游精品城市,市旅游局决定在全市A级旅游景区、星级农家乐接待户、旅游特色产品店扎实开展以“我为首府旅游添光彩”为主题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活动要求,景区内卫生应及时清扫,做到日产日清;垃圾箱布局要合理,数量需满足需要;标识明显,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我们也期待着这样的活动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请作者与本报联系,本报将支付稿酬。 电话:0471―6564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