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无边的宇宙从无到有,神奇的地球进化聚集,时空诠释着发展的真谛,历史见证了铁路的魅力。
回顾铁路发展的历程,是那般的九曲回肠,它的发展融进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奋进。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这都决定了它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遇到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和前途。
旧中国的铁路事业,虽是史无前例的产业,但却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它的建设、发展和经营都被控制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手里,其发展之缓慢和经营之惨淡,自不待言。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中国修建铁路之所以落后于人,当然与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当时,中国的有志之士已把世界铁路的信息传入国内,被称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的林则徐,在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介绍了外国修建铁路的情况,清末地理学家徐继畲编著的《瀛环志略》,也提到了外国修建铁路的情况。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在其《资政新篇》一书中,主张制造“如外邦火轮车”,计划“先于21省通21条大路,以为全国之命脉”,这些都未能使清王朝统治集团振聋发,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新中国的铁路事业虽以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基础,但由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一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70年代后期以来又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迅速而彻底地改变了旧铁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当然,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在其长达50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在其前进的道路上也不乏平坦与坎坷、欢欣与痛惜、经验与教训、胜利与失败。
这50年是中国铁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的50年,这50年又自有其曲折的变化和发展,为了跨越天堑,詹天佑把“人”字大写,写出中国铁路新历史,写出顶天立地中国人!是他们扛起那个时代的责任,用热血奠基铁路,用期盼守望列车前进的脚步,把铁路的发展装上滚滚车轮。
中国铁路历经了风风雨雨几个世纪的洗礼,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更新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也在累积经验,累积教训,这也是中国铁路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意义非常重大!如今的中国铁路不断地发展成熟,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前景更加辉煌壮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