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的青祈村有一蠡园,其名因蠡湖而得,而蠡湖之称,盖因范蠡而名。
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力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审时度势,离开“不可与共乐”的勾践,全身心而退,携着美人西施到此地更名隐居,泛舟湖上。于是,便有了蠡湖之称和蠡湖的一段传世佳话。
蠡湖狭长,湖水浩荡,古称五里湖和小五湖,是太湖 的内湖,水域面积为杭州 西湖的1.7倍。早在民国初年,就坐拥“梅埠香雪”、“南堤春晓”、“层波叠影”、“月波平眺”等“青祈八景”。一年四季,雪月烟雨,桃红柳绿,次第轮回,均富佳境。
山不高而清秀,水不深而辽阔,平山远水,浅林入画,而且湖中套湖,这是太湖山水也是蠡园的特征。初夏的蠡园,正值荷包待放,百花斗妍的季节。步入园区,那浓浓的绿意,将人也酿成了一坛香酒。
走在幽深的小径上,和夏荷携手一起漫步前行。迎面是一团团的夹竹桃花,或含苞羞蕾,或卓然怒放,人行其间,像是执手佳丽,簇拥着粉黛三千。那花儿万朵,遮目蔽天,我步入了结玉凝香的红粉世界。
蠡园的水被染成了碧绿,不仅是石头砌成的河渠里的水,就连池潭湖泊中的水也是碧绿无痕的。桃枝低垂,粉红点水,碧水倒映着一片蓝天和百丛花树,几片飞落的花瓣在水面上漂浮着,像美人顾盼多情的眸。“邀鱼轩”的池潭中有个小岛,鱼矶上伫立着一尊雕像,那是西施姑娘,正站在由一排修竹搭起的屏风前垂目沉思。水还是那池五湖水,桥还是那座映月桥,船儿还是那条乌篷船,然,物是人非,当年的范蠡君何在?那段缠绵悱恻、海誓山盟的忘年痴情何在?
蠡园的东部是四季亭和湖滨长堤,这里让人眼界忽然开阔起来。春亭的春梅,夏亭的夹竹桃,秋亭的桂花,冬亭的腊梅,让这里四季鲜花不断,不忍离舍。在望湖亭倚栏远眺蠡湖和石塘诸峰,只见湖水浩淼,山峰横陈,画舫游船点点,犹若置身海市蜃楼,如梦如幻,妙不可言。
而在园区的西部,让人心情豁然开朗的,便是春秋阁。这里亭台抱水,水映楼榭,粉墙黛瓦,红柱长廊,高低有致,将江南独有的灵秀与太湖的邝美揉和在一起,甚有一种韵律之美,“层波叠影”被诠释得惟妙惟肖。
与春秋阁相连的,便是极富江南神韵的千步长廊。墙壁上有许多法帖石刻,宋代的苏轼、米南宫,明代的王阳明等均留有墨宝可赏。历史的文脉,在这里沿着长廊延伸。蠡园是既可观景赏园,又可探讨人文、细嚼历史的驻足之地。
三百米千步长廊的尽头,有一深入湖中的亭子,曰“湖心亭”,在这里可望五层八角、玲珑峭拔的凝春塔,和那与太湖相通的五里湖。一块《晴红烟绿》的匾额跳入眼帘,我不禁为华绎所书这四字的精辟而赞叹。或许,这“晴红烟绿”涵盖了蠡园风景全部的况味罢。
回来的路上,经过一片石崖。石崖上爬满了五叶地锦,变得富有生命活力起来。石崖上方远处,是高耸的竹林,青葱而茂密。这翠绿与石黄,坚硬与柔韧,巨大的反差引起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强烈震撼,充满了春的生命气息。就像那蠡湖的水与石塘的山,就像那刚烈的范蠡和柔情的西施,美总是蕴在鲜明的反差之中。而蠡园之夏,则是让人陶醉的那壶醇香浓郁的酒。
真的羡慕范蠡,智可扶君主,功成而身退;情可挽美人,择水而荡舟。真的感谢范蠡,留下了这么秀美迷人的一片湖山仙境,和让人回味无穷的那段英雄勇退、缠绵悱恻的故事。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梨花带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