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蠡园假山甲江南,不仅体现在石弄堂和假山小品这两方面,更突出的是体现在假山主景“云”字假山林,赛会稽兰亭风光。
从石弄堂出来,向左行几十米,穿过桂树林,就见到一大片高低错落、山水相间的假山群。导游说:这片假山,以“云”为名,有七云: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之,归云,留云。我想,这个假山群,如云之多,又如云之美,就叫“云林”吧!苏州 有假山“狮子林”,无锡 有假山“云林”,苏、锡连姻,珠连璧合,何其美哉!
假山“云林”的总体布局,是山在水中,水在山中。
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式的山水园林,追求有山有水的天然之趣。蠡园建造者深谙掇石叠石是造园的第一要素,懂得无山难以成园,因而在园中造云字假山林,构成园中主景,形成起伏有致的地形骨架。与此同时,蠡园建造者深知,“水以山为面,水得山而媚”,因此,云字假山林就建在蠡湖边上,两面临水,山后与一片湖水相依相偎,形成山在水中,水中有山。不仅如此,造园者又在假山主峰前,在四面假山怀抱之中,建莲池和鱼池各一,形成水在山中。这一山在水中、又水在山中的总体布局,再现了自然山水之美,真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这片云字假山林,以主峰“归云洞”为主体,为中心。山上,有峰、峦、洞、谷,有泉、潭、溪、涧。峰前,有半山亭。亭前,有易人石,“瘦、皱、漏、透”,尽显太湖 石之美。主峰高十二米,沿着山体上的磴路栈道,可登上最高处归云洞,眺望全园景色。据说,登顶后,有“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的感觉,故云归云。我手脚不灵,只得望峰兴叹,难品归云之乐了。还是大文豪郭沫若说得好:“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我只能照郭老说的,去问问少年吧!
主峰下边,有曲桥、水亭、洗耳洞、狮子石,这大概就是七云中的“云脚”吧!
云字假山林,在主峰归云洞前、后、左、右四面,各有一片假山林。
主峰前面一片,以莲池和鱼池为主体。莲池中有莲舫。莲舫三面亲水、一面靠岸。中舱有短墻花窗,我游玩到此,常凭栏倚窗,观赏池中荷花、游鱼。真觉着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在莲池和鱼池中间的石道上,有一排奇形怪状的假山石,分別显现十二生肖的生动形态。导游带团到这儿,总会引导游客寻找鼠、牛,辨别龙、蛇,惹得游人游兴倍增,寻辨不己,欢笑声此起彼伏。
主峰后面一片,可见湖水拍岸,激起朵朵浪花。假山的余脉上,有石道延伸到一个半岛之上。半岛上有西施浣纱汉白玉雕像,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沉鱼之美。导游带团至此,游客纷纷驻足观赏,个个举着相机,不愿错过与美人合影的天赐良机。
主峰右面一片,那就是神奇的石阵迷宫。我以为这儿就是七云中的“云窝”。风动云旋,成堆成窝。走进迷宫入口,只见约两丈高的布满大小孔洞的太湖石,壁立石径两边。这石弄堂盘旋曲折,走进去后,忽左忽右,忽明忽暗,忽高忽低,如入迷宫一般。我老俩置身其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望其人,又难近其身。迷宫出口处,筑一石室,中设石凳,叫你在此小憇。游客至此一游,无不童趣横生,乐不可支。
主峰左面一片,更是讨人喜欢,我叫它“祈福洞”。洞高约两三米,洞底面上,用七彩鹅卵石镶嵌了一幅巨画,寿字居中,上下左右有五只蝙蝠环飞,名曰五福供寿。洞边有两株粗大茂盛的紫籐树,导游说:这是摇钱树,有福有寿还有钱,每人摇两下,就福禄寿三星高照了。听这么一说,我们也脚踏五蝠图,手扶摇钱树,摇了两下。心诚则灵,定会应验的。
在云字假山林前后左右观赏之后,见到一块石碑,上刻“兰亭集序”名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我环顾四野,只见层波叠影,淸泉长流,更见奇峰异石林立,青松翠竹满山,香花异草遍地。这儿真是一派会稽兰亭风光。不是兰亭,胜似兰亭!
人们常說,江南假山,首推苏州狮子林。我去过狮子林,我就景色而论,蠡园假山与苏州狮子林难分伯仲,但就造型多样、体量巨大而言,蠡园假山显然更胜一筹。人们还说,江南园林假山,上海 豫园很有名。我数次到过䂊园,以为豫园本身不大,假山尤其较小。就精美而言,豫园假山可谓小家碧玉,而蠡园假山则是大家闺秀,难以比肩。由此看来,我们说蠡园假山甲江南,云字假山赛兰亭,也许并非忘言。看官,您可能似信非信,不过,若有空闲,欢迎莅临观察。眼见为实呀!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姑苏水乡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