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水居”是环太湖 风光带中的一处景点,具体位置在东蠡湖的北岸,山水湖滨别墅区与蠡湖大桥之间。如果上午去,最好在东边的“蠡湖隧道”站下车,向西游览;下午去,在西边的“经贸站”下车,向东游览,这样可免阳光耀眼。
“高子水居”是为了纪念无锡历史名人高攀龙,在当年水居旁边异地重建的。由“五可楼”、“景逸轩”、“云从阁”和“景逸桥”等园林式建筑组成。
高攀龙是明末进士,后被陷害,投水自尽。那时候的进士可比现在的北大、清华还难考。从《明朝那些事》里得知,进士三年才考一次,全国也只有三百个人有资格参加考试,难度可想而知。高与另一位无锡名人顾宪成同在东林书院讲学,抨击阉党,议论朝政,“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明了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个景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碑刻的形式,再现了高攀龙的许多名诗名句,供来此游览的人拜读,增加了文化内涵。
几个远离奥数烦恼的孩子正在水边探索着什么,大自然会给他们带来课堂里没有的东西。我们也是从孩童过来的,玩是儿童的天性,童年时不能尽情地享受大自然,成天埋在书堆里,对幼小的他们的确是一种摧残。
一座庞大的钢筋铁骨固定在湖中巨大的园形底座上,正对栈道的一面刻着“蠡湖梦”三个篆体字,我绕着一米多高的底座走了一圈,上面的石雕内容分别是“古代梦”、“近代梦”和“现代梦”。噢,原来是个“梦”!估计除了设计人员,不看说明没人想得出答案。骨架上装满了七色灯芯的灯泡,夜色中一定很抢眼。
“高子水居”是个不错的景点,是环太湖风光带上的一颗明珠。如果说以前的太湖是个原生态的孩子,那么现在经过建设者的包装,展现给我们的则是一个衣着华丽的姑娘了。(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山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