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寺位于天等县向都镇北郊一公里处万福山,万福山古名独秀山,孤峰拔地而起,圆柱形如卓锥。高约六十米,腰径约五十米。四周一派良田。河水流经山下,公路直达山前。山的西面有宽敞溶洞,洞分三层。清康熙十一年(1672),建万福寺。
洞的下层建成文武庙,供奉孔夫子、关公、岳飞等。庙门刻一联曰:“文笔纪春秋万古纲常昭日月,武功扶汉宋两朝义勇壮山河”。二层为观音寺,内供观音菩萨。两边廊柱上各塑有蛟龙,盘柱而上,栩栩如生。可惜被打烂,痕迹仍留。寺门上挂一匾额曰“慈云广被”。三层是一大洞口,穿山而过。洞前石壁上架一天桥,用枧木构成。经三百多年仍固。登桥远眺,向都山城尽收眼底;移眼脚下,如置身于云端,不禁心惊肉跳。天桥旁悬崖上刻有“南疆永固”。
洞内地面上置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息。石桌旁有天然石狮、石龟,伴着游人嬉戏。洞顶乳石倒挂,后洞口石壁上刻有“风洞”二字。站后洞口,清风拂面,凉爽清幽。放眼遥望,山后小河蜿蜒,数座小山包立于河边。前人形容为“五马沿江走,三星水上浮”,蔚为壮观。风洞旁有两个小洞,一洞通后山脚,一洞通后山顶。小洞内石上有一脚印,相传为宋朝侬智高的四弟侬智会留下的脚印。
寺内石壁上,有多处摩崖石刻。山内另有多处小洞石室,洞内漆黑,洞道蜿蜒曲折,需持照明灯具方能往游。万福寺自古乃为桂西名胜游览景点。清乾隆年间有游山诗:“曾慕此山已有年,哪知今日蹑岩巅。玲珑剔透崖中景,曲折迂迥洞内仙。”
万福寺碑立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碑高一点三米,宽零点六二米。真书,字径二点五厘米,额径十厘米。另外还有乾隆午年(1738)、乾隆十年等的题诗。万福寺被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