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古村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现存古建筑60余栋,古朴的民居建筑展现给我们一幅简朴和谐的图画。
“桂阳秋水长沙 县,楚竹离声为君变。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等人的诗赋唱酬中,湖南 有几个地方是常常挂在嘴边的,比如说,长沙、桂阳、零陵……
在宝山矿山公园里,可通过矿井下巷道去体会古代中国矿业的繁荣场景,领略汉代的火爆采矿场、宋元时期的支护技术。
千年古郡,风韵犹存,得益于其悠久的历史:自汉初设郡,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经郡、国、监、军、路、府、州、直隶州、县9种行政区划,而“桂阳”之名不变,治所之城不移,被史家称为中国郡县的“活化石”。
蔡伦井,又名蔡泉。井旁有石盆,上有“蔡伦置”三字,相传为蔡伦造纸捣料之用。
漫步古郡,让脚步慢下来,在桂阳城的大道和闾巷之间,不经意就可发现东汉、三国时期的历史陈迹,与蔡伦读书造纸相关联的“蔡伦井”,与三国名将赵子龙“计取桂阳”相关联的“蒙泉”,总能让人驻足留观,思接千载。而县城周边散布的一些村落,至今古风犹存。
传统酿酒工艺在村里完整的保留下来,村民胡德富每个月酿制两缸酒,能卖到18元一斤,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
阳山古村,就是其中一个长在深闺无人识的古村落。这里,一切都是那样的原始和生态,村民还是那样的纯朴和憨厚,村落坐北朝南,80栋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依山而造,傍水结村,小溪流贯全村。某骠骑将军旧宅旁,一家酿酒作坊的主人,挥舞木锹搅动大锅内已然发酵的稻谷,整个村落飘散着仿佛蕴藏千年的酒香。在太和乡大溪村,骆氏宗祠大戏台,作为湘昆发祥地,自清雍正朝以来几百年“惯看秋月春风”,与散布桂阳各地的近500个古戏台一样,虽属“繁华散尽逐香尘”,却也“独留余韵烟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