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特色古镇,蕴含沉静、温婉、优雅且充满古典气息。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来到城市周边的宁静古镇,玩的开不开心或许不是取决于景色,更多是一种心灵的沉淀。今天我们一起探访长沙 千年古镇——靖港。
靖港原名芦江,唐朝大将李靖曾在此驻军,因其治军有方,从不骚扰百姓,故后人将此地改名为靖港。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顺江而上,可直通岳阳 进入长江,沿江而下可至广西 ,由于水运交通发达,靖港一度成为湖南 除长沙外第二大的商贸中心。
靖港古镇的老沩水入湘江处设有曾国藩文化公园,是为了纪念一个半世纪以前发生在靖港以东的湘江江面上的“靖港水战”。公园水域建有曾国藩靖港水战遗址——“败台”,塑曾国藩纪念雕像,陈列出曾国藩靖港水战惨败之遗折,并建造投水台。意寓虽败犹荣,彰显其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精神品德。
由于扼守水路要冲,靖港镇是湖南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1854年(咸丰四年)4月下旬,太平军将领石祥贞、林绍璋部从岳阳率军南下,再度占领靖港,在这里修筑炮台,驻兵巩固,作为长沙外围据点。并由林绍璋分兵进攻宁乡、湘潭 ,取钳形包围长沙之势。湘军统帅曾国藩为救援被太平军围困的湘潭,解除腹背受敌之境,决定破釜沉舟,冲出包围。一面遣军南援湘潭,一面亲自率部北入靖港,意图就是切断太平军的后路,逼迫他们退出湘潭。于是有了两军一场昏天黑地的混战。太平军攻势凌厉,率乡勇协助湘军陆师作战的靖港团练张炳南,不幸中弹,乡勇及湘军陆师溃退,水师也被太平军炮火击中,最后在洪家洲全军覆没。曾国藩尽失威颜,悲愤中两次投水自尽,被部属救起。湘军水师彭玉麟、陆师塔齐布等部闻讯救援,合力击败太平军,迫使其放弃攻打长沙、退守岳州(今岳阳)。后来,曾国藩以“屡败屡战”的顽强,率领湘军讨伐征战,最终攻克天京,横扫太平军,建立了对大清王朝“挽狂澜于既倒“的功业,赢得了“无湘不成军”的美誉。可以说,靖港水战也是曾国藩波澜壮阔的人生的转折点。
昨晚,一台“梦回盛世靖港,再现神奇湘军”——全国首创曾国藩水战大型实景演出在“靖港水战”遗址隆重上演,实景演出由杨德文任总导演、印象刘三姐团队亲历打造,通过一系列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利用水上舞台、战船、桃花岛、江心岛等资源,充分还原古代水上战场场景,为游客们带来一场“再现湘军水战”气势磅礴的视听盛宴。
“曾国藩水战太平军两败于靖港,并投江两次是古镇景区最大的亮点和最吸引人的典故,利用这个亮点和典故,靖港举办了这样的大型户外演出”演出单位介绍说,“为了真实地还原湘军水战的场景,精心打造了有水面感的水上舞台、30艘大型旗舰、仿制5门大炮、大型水柱等设备,设有300多个观众席位,总投资达3500多万元,80多名演员”,该剧9月14日至今半个多月一直在紧张排练,“十一”期间正式向游客推出。
该演出分为“靖港一跃将士归心”、“靖港整训军魂铸成”、“军民鱼水仁者无敌”、“启航靖港走向世界”四个不同的篇章,以春夏秋冬不同的时间跨度来演绎不同时节靖港的美。45分钟的表演将以“三个一”为主题,即一战漂亮的水战,一个神秘的人物,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一战一人一地的完美结合,是演出的最大特色,也将成为未来靖港古镇的最大的旅游 特色之一。
“曾国藩之水战情景剧”在主题曲《风的记忆》中结束,当年的金戈铁马、战船征帆,历历眼前,令人唏嘘。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百余年来,曾国藩从未在人们的思索中消失,是因为他一直致力于国家的振兴;是因为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已经和千百年来仁人志士的求索合为一体,汇成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永不衰竭!(图文/林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