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很多人惯性地融入“热辣黄金粥”时,今年国庆 长假已涌现很多新风尚:80后女孩陈丽国庆期间带200余名游客游重庆 老街;有母亲带着孩子去福利院和孤儿们一起过节,爱心徜徉……
商报记者 蔡力 实习生 蒋叶梦
重庆商报讯 为鼓励年轻人去认识记忆中的老重庆,重庆女孩陈丽辞掉上海 的工作,做起“老重庆自由行 ”的导游,国庆6天时间,她带领200多名报名者,每天步行10公里,游走在渝中区上下半城30个街道,老街道十八梯、重庆第一座电梯凯旋路电梯、重庆最老建筑东华观藏经阁……活动还吸引意大利 小伙来游重庆老街。
女孩辞掉工作带人游老重庆
陈丽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妹子,80后,家住巴南区,听说重庆在拆迁一些老房子,她希望能在它们消失之前做最后的记录者。今年7月底,陈丽辞掉上海的工作,回到重庆做起免费游老重庆的公益活动,在网上发出帖子后,今年国庆6天,有200多人加入活动。
10月1日,记者跟随陈丽一起参加了“老重庆自由行”活动,每到一处,陈丽都要停下来,介绍各个街巷的来历。走到轿铺巷时,陈丽娓娓道来:“当时,十八梯这边,有很多的轿夫,这些清朝时的贩夫走卒们为方便做抬轿生意,就聚居在这里,此巷也因此得名轿铺巷。”在陈丽的耐心和细心地介绍下,参与者一路拿着相机拍摄,“重庆的阶梯,走完后记得往后望一望,又是另一个景观。”
今年国庆第一天,陈丽一行游览了军事委员会的礼堂旧址、东华观藏经阁、凯旋路电梯、白象街等代表性地点。接下来几天,陈丽还带领他们游走民族路、新华路、中山 一路、中山四路等地点。
意大利小伙感叹像坐时光机
在陈丽的队伍中,记者发现一名老外拿着相机不停对着老建筑和陈丽拍摄,这名小伙叫卡洛,来自意大利,今年28岁,是摄影师和视频制作者。
“重庆让我很吃惊。”卡洛告诉记者,最大的感触就是重庆的新城和老城差别很大,在街道上感觉像坐时光机,走到老城区感觉像回到印象中20年前。对于重庆,他充满了好奇心,“因为重庆在城市化进程中经历了城市重塑的过程。”
卡洛此次特地赶来做上海到成都 这一条线路的中国城市景观变迁的科研研究。碰巧他的安徽 女友在豆瓣上发现这个活动,便带着他一起过来参加。他告诉记者,这也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一路从上海、同里 、安徽、武汉 到重庆,下一站是成都。
专家:老重庆值得用脚步丈量
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学家赵昆生表示,陈丽的活动值得思考,重庆的独特性体现在何处?城市需要属于自己的名片和传统面孔,展现与众不同的地方。游览老重庆,可以了解重庆独有的,具有特征性、标志性的东西,彰显重庆与其他现代化大城市不同之处。年轻人身体力行,用脚步去丈量老重庆,意义深远,一方面属于猎奇心理,对重庆过去是什么样子感到新奇。此外,还能怀念重庆的过去,了解重庆变迁,继承传统文化,思考今天的现代生活与保留老文化之间的矛盾。
重游学校
80后一口气游完小中大学校园
商报见习记者 付勖
重庆商报讯 家住南岸区的申先生,在国庆期间,游览了读过的小学、中学、大学,细细咀嚼现在与过去的不同,对自己所经历的学生生涯进行一次回顾。
“不回去不知道,回去了才发现自己老了。”申先生走进曾就读的重庆医科大学,两旁树木依旧绿意盎然。人在当学生时总是爱抱怨,自己是全天下最苦的人,要长大、要工作、要赚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却不知好多人的一辈子,最自由往往是在学生时代。申先生说,学生在做着未来的梦,但又不用担心生活压力带来的负担,回想起来真不应该花大把的时间坐在自习室埋头苦读,而是应该用其换一个丰富多彩的青春。
看望孤儿
母亲带儿子去福利院学爱心奉献
商报记者 周舒曼
重庆商报讯 10月3日,家住万州彭女士的选择带着在重庆上大学的儿子去万州儿童福利院,陪10多名孤儿过节。
当天,彭女士带着儿子买了一大堆玩具、零食等,前往儿童福利院。“那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残疾儿童,性格比较内向。”让彭女士没想到的是,平日有洁癖的儿子竟主动为福利院的孤儿擦鼻涕。
为福利院的孤儿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彭女士和儿子在福利院度过了特别的一天。彭女士和儿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儿子望着窗外久久没有说话。就在儿子即将返回重庆的这天,他突然告诉彭女士,过年回万州还要去一趟福利院。“让儿子学会奉献爱心,与他人分享快乐,这正是我让他回家过节的目的。”彭女士说。 回家探亲
没手机和网络陪外婆聊天干活
商报记者 谢聘 蔡力
重庆商报讯 家住沙坪坝25岁的白领李小姐觉得她这个国庆过得既开心又很有意义。她回到农村看望外婆,体验悠闲的田园生活,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假期。
“外公今年6月份时过世了,留下外婆一个人住在农村。”李小姐之前打算跟着同事去自驾游,“接到外婆的电话,她问我国庆准备干嘛,让我注意安全,记得带衣服。”她心里突然很难过,“我只想到我自己,外婆却时时刻刻想到了我”。
10月2日,李小姐坐火车回到彭水 县乔梓乡的偏远农村,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手机信号也不稳定。“以前都觉得外婆不太爱说话,可是这次陪着她,似乎每时每刻都在跟我说话。”李小姐说那时才知道外婆很孤单。李小姐觉得,这个国庆假期是这几年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假期。
踢球办沙龙
80后过国庆有新玩法
商报记者 任忠君 衷敬睿
组织邻居踢场球赛,约一帮网友搞主题沙龙……这个国庆长假,不只有出游、购物,还有不少新鲜玩法。
家住南坪亚太商谷、酷爱踢足球的“80后”张荀皓贴出小告示,征集喜欢踢球的邻居国庆期间到奥体中心踢球,很快组成了一支“过节”足球队。“我不仅认识了很多邻居,还通过邻居认识了很多朋友,加上聚餐每个人只花了两三百元,既经济又有意义。”
“不想呆在家里荒废假期,又不想在高峰期旅行。”在重庆市互联网产业园某公司上班的80后白领陈琳告诉商报记者,“我们在沙坪坝、江北等几个地方组织了四场沙龙,不仅加深了朋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而且通过跟不同的人交流获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