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东方旅游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在寻找中发现哈尔滨南岗区老房子的别样美

时间:2013-11-05 16:16:34  来源:  作者:

 媒体来源:黑龙江 新闻网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曾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虽然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但哈尔滨 市南岗区至今仍保留着很多老房子。走访原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楼(现为哈尔滨铁路局办公楼的“大石头房子”),原伪满警察厅(现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和原来是歌舞厅的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即使不懂专业的建筑知识,但当你来到这样的老房子前,依然会惊叹于它们的美丽,而它们也一直默默地见证着哈尔滨不同于国内其他城市的洋气。

哈尔滨铁路局办公楼内景

  哈尔滨铁路局办公楼:“新艺术”石楼移步换景

  在西大直街51号,有一座全国闻名的三层俄式建筑,因为外墙是用不规则的大青石砌成,老哈尔滨人都叫它“大石头房子”。楼前广场有一尊巨大的毛泽东塑像,四周映衬着挺拔的松柏,远远望去,青灰色的石头大楼很是特别。近距离细看,不规则的大石头呈几何形状,表面平整,现出或青绿或暗红的本色。

  这栋楼设计上虽是3层,但实际有5层楼高,6座相对独立的楼组成了俄文字母‘Ж’,取俄文‘铁路’一词的第一个字母‘Ж’的形状设计,是哈尔滨早期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的代表作,1904年2月落成。这栋大楼一直是哈尔滨铁路的“中枢心脏”,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中也有着重要位置。

  因有封闭的院落与街道相隔,大多数市民只能看到大石头房子的外形,它的内部样式于是变得神秘起来。

  走进这座神秘的房子。与大多俄式建筑一样,入口处设置着门廊。踏过几级青石台阶,推开栗色的高大木门,穿过门廊进入大厅,目光立刻被厅内高大的拱形门、精美雕刻的木质墙裙和巨大的铁艺水晶灯吸引了。

  如果说,大石头房子的外墙给人一种庄重和朴素的历史感,那么,其内部的装饰就是其典雅、华贵的代表。这座大楼的主楼与配楼之间由廊桥连接,全部贯通,像一个迷宫。在长长的回廊内,大约十步就有一个拱形门。各间办公室的大门上,凹凸有致的雕花也各不相同,有些大门还保留着当年的木质门把手。

哈尔滨铁路局办公楼内景

  在回廊里前行,几次以为已到尽头,却峰回路转又见一番景色。阳光从两侧低矮的半圆形窗户反射到地面上,柔和而温暖。置身高大的回廊里,突遇小巧的廊桥,移步换景的美感令人赞叹。除了给人印象深刻的廊桥,大楼内还有别具特色的楼梯,它们有栗色的扶手,有造型精美的铁质栏杆,还铺着漂亮纹路的大理 石,石头上那破碎的痕迹更为建筑增添了几分沧桑感。

  在楼内穿梭,仿佛穿越时光回到100年前。楼里有的房间还留存着当年的办公设备,有雕工精细的墙裙,也有雕花的办公椅,足见当年办公条件的奢华。工作在这样一栋有百年历史印记的楼里,感觉很微妙;从街头的喧嚣来到静谧的楼里,工作的责任感也油然而生。

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古典”建筑铭记不朽英魂

  来到南岗区一曼街上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6根古希腊科林斯廊柱和三角形的门楣。这是一座古典主义建筑,每个侧面都有不同的造型,平面呈“凸”字形,两侧是对称的大玻璃窗,整体感觉庄严雄伟。

  纪念馆的楼体上,有四组介绍牌,这些介绍牌记录了这座建筑的历史。1928年,这座建筑在张学良将军的关怀下集资筹建,计划作为图书馆,但因侵华日军占领了哈尔滨,1933年这里成了伪满警察厅,无数抗日英雄和革命志士在此遭到关押和迫害。哈尔滨解放后,为缅怀和纪念革命烈士,经过两年多的筹备,1948年10月10日,在一曼街241号这个伪满警察厅的旧址上建立起了东北烈士纪念馆。

  穿过双层大木门,走进纪念馆的大厅。正对着大厅的楼梯两侧,有两层楼高的巨大木窗,顶部是圆拱造型,玻璃被分割成规则的三角形,两扇大窗使整个大厅看起来气势非凡。在通往地下室的楼梯两侧,见到了两组造型奇特的巨大供热暖气片。由春华说,这两组暖气片是大楼建设之初安装的,因为运行良好,便维持原样保留至今。

  除了暖气,楼内还保留着伪满警察厅的办公室、阴暗的地牢和恐怖的死刑室。在地下一层的行刑室内,陈设着脚镣、老虎凳等刑具;在死刑室的殉难者名单上,记录着当年为自由而献出生命的人们……赵一曼就曾在这里遭受严刑拷打,并被送上刑场。东北烈士纪念馆每年都接待大批参观者,每次参观到这里都有人落泪。

  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一边会为建筑和设施的精美赞叹,一边又像心里压着大石头般沉重。出了纪念馆的大门,再见冬日暖阳,不禁由衷感叹和平生活的美好。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

  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巴洛克”小楼歌声飞扬

  距离东北烈士纪念馆西侧约30米的地方,有一座小巧的楼。透过楼前的绿色铁栅栏,米黄色的巴洛克式建筑便映入眼帘,它就是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与东北烈士纪念馆和哈尔滨铁路局办公楼一样,都是哈市Ⅰ类保护建筑。

  穿过铁栅栏,绕过老榆树,站在一曼街247号的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门前,首先看见的是一块黑色的建筑简介牌,这座建筑与不远处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均出自俄籍建筑师尤里·彼得洛维奇·日丹诺夫之手。这里建于1933年,建好后成为日伪时期的文化协会办公楼,1945年日本 投降后,这栋楼曾是教师之家、市图书馆科技楼等办公场所,最后改为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

  2006年,群众艺术馆小楼迎来了首次大修。为了尽可能恢复老建筑的原有风貌,楼顶女儿墙上的花杯、屋内原有的实木大门、墙上的雕花,经过相关专家的反复论证和实地对比,最后完全保留了建筑整体外部与原来一致的风貌,大院的铁栅栏也是近80年的老物件。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时代记忆的书签,愿这些透着大气、洋气和灵气的老房子在这个城市里长时间地保留下去,让我们的后代也能见到这些美丽的建筑。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国庆节日本旅行之大阪阪急百货店梅田总店购物攻略
国庆节日本旅行之大阪阪
“天下厨房”大阪旅行购物之阪神梅田总店美食美酒伴手礼篇
“天下厨房”大阪旅行购
暑假旅行推荐到日本大阪阪急百货梅田总店体验日式夏日乐趣
暑假旅行推荐到日本大阪
神户旅游购物攻略:神户阪急带您体验华丽而精致的“神户流生活方式”
神户旅游购物攻略:神户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4 TOUR126.CN NETWORK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