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东方旅游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走进千年同里古镇 醉在同里的晨与昏

时间:2013-08-19 14:39:02  来源:  作者:

醉在同里的清晨   作者:佚名

醉在同里的清晨 作者:佚名

  我和苏州的旷世情缘就是"雨"。迄今只来过两次来苏州,两次都遇到下雨,那雨忽大忽小淅淅沥沥啪啦啪啦下一整天,而这两次正好是一个轮回:12年。上次在拙政园里淋了个落汤鸡,这次就带把伞吧。于是,我举着非油纸的花伞,一身旅者的行头,带着湿漉漉的双脚踏进了这千年古镇。

  吴中名镇同里,离苏州城18公里,太湖之畔,京杭运河之东,乘坐旅游公交40分钟就把我带离喧嚣都市,置身清凉如画、滴翠如洗的平静水乡。游人很少,只有当地居民站在自家屋檐下,招呼着往来不多的客人:该吃中午饭了。

  雨中初会 恍若归家

  这雨虽不是三四月的烟雨,这伞也不是江南温婉女子的油纸伞,不过同里那安静而亲切、低调且无拘的面容展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油然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这反而不像是千里来访,倒像是到隔壁村会会老友,更像是,到外婆家蹭个晚饭撒个娇。这水乡,她不似一颗宝石揭开匣子让你惊艳一番,却是一枚温玉慢散着沁人心脾的温暖。

 

相逢在雨中   作者:边走边看

相逢在雨中 作者:边走边看

  雨就这样下着,既来之则安之,踏在石板路上往里深入,一边是潺潺的河水,河堤上是参天的老树,一边是白白的院墙,院墙上的爬山虎从墙内探出来,侵袭了半边白墙。雨水积在老树的树杈树叶之间,啪、啪、啪地打落在伞上,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驻足河堤,出神地凝望雨水打在河面化开的水晕,像极了小时候放学回家的情景。

  同里水多桥多,明清建筑临水而筑,这游览的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镇区被河道及纵横交叉的支流分割成7个小岛,地处水乡泽国的河网之间,因交通不便历史上这里而少有兵燹之灾,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水网中的家园使得这里家家连水户户通船,好一幅悠哉富足的优美画卷。

  同里三桥 浪漫民俗

  到同里一定要走走这里的古石桥。小小同里古镇,石桥有40多座,每座桥都有一段典故,有"桃花浪里鱼化石"的富观桥,扼守古镇重要入口的乌金桥,气势如虹的渡船桥等,最早的思本桥建于南宋,距今已700多年了。

走一走三桥,温一温岁月的柔情   作者:淡水猫

走一走三桥,温一温岁月的柔情 作者:淡水猫

  这些古桥中,尤其以同里三桥最有代表性,是同里的桥中之宝。它们分别是:吉利桥、太平桥、长庆桥。三桥相隔很近,距于三岔河道之上,呈"品"字状相望。每逢婚嫁、生日庆贺、婴儿满月等喜庆吉利的事,同里人都要"走三桥",也叫"走平安路"、"走百病"。凡镇上居民结婚,娶亲队伍都要抬着花轿走三桥,老人过66岁生日,当天午餐后要走三桥,婴儿满月也要由其母亲抱在怀里走三桥。一般是遵循长庆桥、吉利桥、太平桥的先后顺序,绕行一周,不走回头路。在参观江南婚俗博物馆时,印象最深的就是结婚的时候"走三桥",长庆桥是新郎抱着新娘走,寓意恩恩爱爱直到老,吉利桥是新郎背着新娘走,寓意和和美美步步高,太平桥是新郎牵着新娘的手儿走,寓意太太平平永是宝。看,旧时的江南人家祈求吉祥幸福,还想出了这么浪漫的形式,这样走过三桥的一生一定白头到老得永年之福,于是我也走了走三桥,只愿梦想真诚,福星相伴。

  一座座古桥诉说着古镇的千年,历久弥坚的石头竟也透出岁月洗礼过的柔情,仿佛等你去追问她们守护这座镇子的故事。

  退而思之 庭院深深

  小桥人家枕河居,同里除了水和桥,就是那一座座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了,镇志记载,自1271-1911年,镇上先后建成宅院38处,寺、观、宇47座。一级保护的建筑中,明清建筑占到七成,深宅大院、园林小筑尤显古味遗韵,风姿卓卓。

  同里的名门望族之多,看门票上要参观的景点就可略知一二:退思园、耕乐堂、嘉荫堂、松石悟园等。名字就内涵大气,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崇本堂以丰富多样的砖雕、木雕闻名于世,堂内处处可见雕刻,展现了江南手工艺技术的高超水品。耕乐堂为明代处士朱祥所建,建时有五进五十二间,现尚存三进四十一间,有园有斋有阁有榭。陈氏旧宅孚寄堂,系明万历南京监察御史陈王道五十孙清康熙进士陈沂震利用老宅重建,当时规模为全镇之冠,有名的珍珠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陈家还有将京杭大运河引入其后花园,水闸开起后,后院大船可直通运河,再去往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退思园内,庭院深深深几许 作者:在凡)

  (退思园内,庭院深深深几许 作者:在凡)

  如此多的名人老宅中,最响当当的莫过于"退思园"三个字了,它是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退思园的主人内阁学士任兰生,光绪十年被人弹劾,被慈禧宣召进京问罪,当慈禧问他今后怎么办时,任兰生答:"退而思过,进而报国。"被罢免后的任兰生回到家乡同里,建了这所私家园林,就取名退思园,也有取《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这个过补的是臣子对君王之过,而非个人之过,所以此园之名对于它的主人来说非常贴切。

 

  退思园位于同里古镇东北一隅,占地九亩多,远离镇中心的热闹。顺着路标踱步而去,参天大树及黑瓦白墙相夹形成的石板路带我蜿蜒向前,便知这是一处不同寻常的巨大园林所在。退思园外宅有三进,为主人待客之用;内宅南北两幢五楼五底,为主人与家眷居用。庭中大树多为香樟,高大如盖,其余植物花草甚是茂密灿烂。园内甚多名雅之所:坐春望月楼、菰雨生凉轩、桂花厅、岁寒居,点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琴房、眼云亭、辛台、览胜阁则塑造出了琴、棋、书、画四艺景观。整个园子不乏近代名人书法墨宝,普通游人看了都觉得此地实乃人文宝库,叹为观止,换做我要在这里"退思",怕早就分心了。

  在这雨天里,湿了铺路的石板、砌墙的砖瓦,踏足这些名门故园,深感这一草一木、一弄一堂尚未远去,心中感触万千,奈何词穷,却难开口。

 

小桥流水,拾得一份返璞归真   作者:老色廊

小桥流水,拾得一份返璞归真 作者:老色廊

  江南小调 温润美食

  沿同里的河道漫步,两边的民居多是吃饭的饭馆、茶馆和文艺青年喜欢的咖啡馆。饭馆多为当地居民所开,在沿河栏杆边摆上餐桌餐椅,知道游人喜欢靠水而餐,享受水乡美食美景。鱼米之乡,自然好吃的不少,选了个三桥边的位置的坐下,沾沾三桥的福气,还可以看河里的鸬鹚捕鱼。点了几个有代表的菜:银鱼炒蛋、清炒菱角和河鲜豆腐汤,味道鲜美爽口,分量也刚刚好。对于我这种只求饱食一顿当地美食的人来说,这样的家常小炒足以回味,就是这河里的鱼虾菱角放盐炒熟上桌,体会一下同里人日常的生活,更比喝咖啡吃洋餐有意义吧。

  店主热情地拿出歌单要我点歌给我伴唱佐餐,因为不远处也有人唱歌,所以婉拒了主人。远远传过来的江南小调,隔壁桌的客人用吴语聊着天,还有那雨水打在雨棚上的节奏,而我则动着筷子听着这一切声响,放空,这是我脑子里出现的唯一的关键词。

  隔世无喧嚣 心灵后花园

  人最可悲的是,在美好的梦境中不能久留。即使下着雨不能随处而坐,即使背着包举着相机还打着伞不太方便,我还是愿意在这里多呆一会,再说,我还没住一晚上感受古镇的夜晚呢。但是我却不得不踏上归程,因为也许长途汽车站里回苏州的车就要收班了。这毕竟不是回家,而是路过。

  也许我来的时间恰到好处,雨沥沥的又不是周末,我看到了一个没有被现代商业污染的古镇,游人不多,没有那种排队吃饭排队上洗手间的情况,咖啡厅快餐店很少,有的也是那种很有文艺氛围的。我想起大家趋之若鹜的丽江凤凰、周庄乌镇,这里虽交通便利名声不菲,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姿态,很难得。不光建筑保存完好,人的心态也保存完好。如果你想看看真正的富饶古镇、江南水乡,来同里吧。

 

走进苏州园林的美 作者:羽萨

吴中船娘 作者:阿莫

退思园的亭台楼阁,都揉入了江南的美 作者:落伍人

水上生活 作者:在凡

小镇生活,如此清闲美好 作者:佚名

 

  同里古镇景点介绍

 (春临罗星洲 作者:落伍人)

 (春临罗星洲 作者:落伍人)

  同里镇,江南六大名镇之一,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苏州市吴江区,素有"东方小威尼斯"美誉。距上海80公里,距苏州20公里,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据清嘉庆《同里志》记载,从宋元明代起,同里已是吴中重镇,由于它与外界只通舟楫,很少遭受兵乱之灾,便成为富绅豪商避乱安居的理想之地。不难看出,同里名字的变更,取决于当地人含而不露的传统观念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

  门票:100元,包含以下10个景点:退思园、王绍鏊纪念馆、珍珠塔、松石悟园、江南婚俗馆、嘉荫堂、耕乐堂、古风园、陈去病故居、罗星洲。(在苏州火车站可买车票和门票的套票,套票价格80元。)

  开放时间:外围全天开放,上述景点7:30-21:00开放

  电话:0512-63331390 63333120

  官网:http://www.tongli.net/

 

  (东方小威尼斯:水乡风貌 作者:沛子)

  (东方小威尼斯:水乡风貌 作者:沛子)

  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錡、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吴中名园——退思园 作者:在凡)

  (吴中名园——退思园 作者:在凡)

  景点介绍

  退思园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勋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诗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字东篱,诗文书画皆通。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历时两年建成此园。园占地仅九亩八分,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明朗之感。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花厅为一般接客停轿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正厅两侧原有“钦赐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执事牌,重门洞开,庄重肃穆,令人望而却步。

  内宅建有十楼十底南北两幢楼,以园主字号名为畹芗楼,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楼与楼之间由“走马楼”回廊贯通,南北一式落地长窗,五楼屋底挂落栏槛,檐廊相接,典雅明敞。复廊东西两侧各设楼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阳,又为主仆上下时避让。畹芗楼下另设下房数间,供侍者居用。内宅为园主居住及藏宝重地,因此内宅两侧石库门均用清水方砖砌成,以防火防盗。砖木结构的封火门,据说在同里的明清建筑中,仅此两扇尚属原物,其馀都为近世复制。

  中庭是西宅到东园的过渡。放眼庭中,樟叶如盖,古兰飘香,清雅幽邃,有引人入胜之妙。

 

  (退思园的正堂 作者:落伍人)

  (退思园的正堂 作者:落伍人)

  庭中旱船,前舱八扇长窗如锦屏障目,隔而不断,船头面对“云烟锁钥”月洞门,船身相接漏窗暗廊,隐去船尾,俨然一艘待航的客船。旱船又与南北两侧的坐春望月楼、揽胜阁、迎宾居、岁寒居等厅楼建筑相形错落,平添美感。江南古典园林中,石船、石舫极其多见,从中略可窥见水乡人家对水、对船,有着特殊的依恋情结。登上坐春望月楼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也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楼之东侧一隅为揽胜阁。

  揽胜阁是一座不规则五角形楼阁,与坐春望月楼相通。此楼设计因地制宜,居高临下,可一揽东园佳境,这在江南宅第园林中独树一帜。揽胜阁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园中景色。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国庆节日本旅行之大阪阪急百货店梅田总店购物攻略
国庆节日本旅行之大阪阪
“天下厨房”大阪旅行购物之阪神梅田总店美食美酒伴手礼篇
“天下厨房”大阪旅行购
暑假旅行推荐到日本大阪阪急百货梅田总店体验日式夏日乐趣
暑假旅行推荐到日本大阪
神户旅游购物攻略:神户阪急带您体验华丽而精致的“神户流生活方式”
神户旅游购物攻略:神户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4 TOUR126.CN NETWORK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