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浪桥
万浪卷雪万浪桥,在广福寺东山坡下,沿湖有一处天然水湾,芦苇丛生,有渔舟停泊其间。
山坡上岩壁悬崖,松柏成林。三十年代,围以曲堤,中建拱桥,淡泊宁静。每当东南风大作,卷起万千巨浪,涛声如吼,从远处滚滚而来,拍打湖堤,水溅珠飞,恰如漫天雪花纷扬,因而得“万浪桥”之名。
藕花深处
藕花深处于1931年,得名于女词人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句。在大片湖水的辉映下,蜿蜒小溪,曲桥清流,别有情趣。前有方亭,位于荷花丛中,因而亭上悬“藕花深处”匾额。亭北是清芬屿。四面环水,上有宫殿式祠宇五间,原为杨家祠堂。
堂额“清芬”,为李苦禅重书。两旁有安徽赖少其所书的“湖阔鱼龙跃;山阴草木香”楹联。堂悬张正宇的“湖山春深”一额。
广福寺
广福寺,在戊辰亭上坡,峭壁绝岩间有山路可通。路旁有泉名“一勺”,是以“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而命名。峭壁顶端,就是广福寺。1924年,杨翰西将一勺泉上山地一亩多,捐赠给量如和尚。量如原系军人,脱下戎装,削发为僧。他将后山的广福寺(又名峭岩寺)迁到这里。原庙虽小,却建于萧梁。
广福寺建成于1925年,寺名含“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于幽谷绿树丛中,有深山古寺之风。寺前古朴山门,三拱圈,两旁立钟鼓楼,中有砖刻“广福寺”,尉天池书。头幢天王殿,塑四大金刚、弥勒佛。中间天井,两厢供观音、地藏。大殿塑释迦牟尼、迦叶、阿傩,1979年,由惠山泥人研究所重塑,颇具惠山泥人风格。殿上“大圆满觉”匾为赵朴初所书。寺后有蔡缄三的“退庐”和僧房“华严精舍”。
挹秀桥在充山和鹿顶山之间,凌空架一桥接通。
桥洞拱圈形,像雄关耸峙在深谷中。桥上接连建三只亭子,顶端碧琉璃瓦。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决定攀登鹿顶山。开始我们想走山路,一园林人员告诉很危险,我们只好走盘山公路,一看时间不够,结果从挹秀桥登上山顶。
鹿顶山
鹿顶迎晖鹿顶山,位于鼋头渚充山之东,山高96米,1986年建成“鹿顶迎晖”一景,舒天阁,是鹿顶山的主建筑,座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4米,八角三层四重檐,黄琉璃顶。登阁一望,一幅神奇而绝妙的太湖美景图画尽入眼帘。
下山途中,一看时间还够,我们去了江南兰苑(8元一张门票)。
江南兰苑
江南兰苑在广福寺下的齐眉路中,占地2.5公顷。苑内茂林修竹,曲水清流,兰香四溢。进苑是倚墙而立的碑廊,壁间嵌王献之、文徵明、郑板桥、吴昌硕等历史名人的兰花画刻。南部山坡地,山石嶙峋,溪涧曲流,树木葱茏,是兰花的栽培区。以兰居为中心的一组厅堂,是品赏兰花的去处,室内圆台、方桌、高脚茶几陈列兰花展品。国香馆面水而建。荫棚区别具风情,用平台、曲廊,或让兰花自然生长在溪边、石隙,或附生在乔灌木间,形成绝妙的幽境。
七桅渔船停泊在湖面的被誉为“宋代造船技术活化石”,中国惟一现存的一艘建于清代的太湖“七桅渔船”。
太湖风光公园的游人很少,好像园林工人比游人多。我们用了5个小时游览了鼋头渚公园的山山水水。
鼋头渚公园的山不高但清秀,水不深却辽阔,集湖光、山色、园林、古迹、森林、植物园为一体,是江南最大的山水风景园林,也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园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