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的天,挤着公交车,你是否想过,车厢的细节,影响着你我的出行体验和效率?后车门设计得靠近车尾些,可以让原本喜欢堵在前门的乘客自觉向车尾移动,从而缓解上下车的拥挤程度。公交车空调温度其实是分三段设置的,车内冷暖不均,想凉快请坐中间——“理性学堂”第一期“车厢效率学”,我们将探讨这两个话题。
为公交建一言
后门移到车尾 缓解拥挤可省时
“公交车高峰期太挤了,大家都挤在两个门口不动。可否把后车门挪到车尾去?这样内部辗转的空间就大了。”——网友“chun1116”
要问重庆公交司机的常用语,“往后走”大概算是其中之一。挤过公交车的人都知道,上车后前门到后门之间的区域,往往是车厢里最挤的位置,这种“前重后轻”的状况甚至影响到了公交车的运行效率。不过鲜为人知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车门的位置。
现状
乘客喜欢堵在前门处
“我经常坐117路上班,早上那个挤啊!很多人前门上不去,只得从后门上,后门的人经常被堵着又下不去,耽误很多时间。”近日,网友“chun1116”在天涯社区发帖,引起不少网友共鸣。昨日,几位公交车司机也向记者表示,因为后门是设在车厢中部的,所以每天高峰期,重庆的公交车往往出现车厢前半部塞满了、后半部却比较空的状况。425路司机高师傅说,这种状况对运行效率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每次进站,大量乘客都被堵在门口进不来,司机不得不反复劝乘客往车厢里面走,耽误了不少出站时间。
建议
学习外地城市 后车门再后置
网友“chun1116”在帖中建议说:“希望我们重庆的公交车把后门从车体中间挪到尾部,这样要下车的人自觉就往后面走了,前门也可以上来人。”对于这个建议,高师傅表示,虽然没有见过这种设置,但想来也许能缓解“前重后轻”的状况,“因为现在是前上后下,要下车就得去车尾,那挤在前面的人肯定就少了”。
这条建议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许多网友认为这个建议可行,但也有网友表示不乐观:“到时候估计又是后头堵起N多人,前面空空的。”
记者查询资料后得知,在武汉、绵阳、西宁等城市,普遍采用了后车门靠近车尾部的设计。
回应
公交集团将考虑
对于“车门后置”的建议,重庆公交集团政工部负责人表示,车体布局涉及的因素太多,“重庆多数公交都是无人售票,后门处无人看管,如果车门后置,逃票的几率也会增加”。
不过,该负责人也表示,网友的建议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我们会把网友的意见上报,由设计人员来研究怎样实现”。
观点
“车门后置”提高空间使用率
“车门后置”的建议是否可行?四川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胡老师表示,单从提高车厢空间使用效率来看,这个建议是有一定道理的,改变车门位置,实际上是使车厢有效利用的空间增大了将近一倍,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在不破坏整体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了产品的功能性,有实现的可能。
“但真要修改的话,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全局性,可能会面临不少问题。”胡老师认为,车厢尾部改成车门,势必要调整全车的座椅布局,另外,如果车厢尾部的空间不够,可能还要加长车体,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全车修改,调整会很大。
为乘客上一课
空调车中段最凉 老人孕妇坐两头
“外面天气晒死人,空调车里又冷死人。我们无所谓,老人孩子可能会感冒哟。”——网友“mi-小鱼”
酷暑降临,带空调的公交车广受欢迎,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空调的冷风。对于网友的担忧,公交集团回应:其实,带空调的公交车上按冷暖分为三段,乘客可以按照自己身体状况选择座位。不过你可能不知道,这空调的位置,也能改变全车的运行效率。
问题
室外太热 公交车太冷
“年纪大了,吹不得空调,每次坐公交都冷得不行。”60多岁的袁婆婆告诉记者,自己在家不怎么吹空调,但每天接孙子放学总得坐公交车,“外面太阳晒得一身汗,一进公交车,身上就一哆嗦。”
陈女士已经怀孕两个月了,还没有休假,每天都要坐公交车上班,在428路公交车上,她告诉记者,自己现在随身都带条围巾坐公交时用,“我身体也不太好,就怕吹感冒了,对娃儿不好”。
“第一次感觉公交上的空调如此给劲儿,吹的人打寒战!”网友“胆小鬼与小气鬼”说,自己就被公交车上的空调吹感冒了。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只要不坐在对着出风口的座位,温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坐空调车也要会选位置,有些位置就不那么冷。”428路公交车司机谢师傅说,开空调时,车内温度一般在20~24℃,空调出风口一般安装在车厢两侧靠窗位置,所以要想暖和点,选座位得注意。
“公交内部有‘冷热分区’现象。”重庆公共电车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党委书记李康说,一般来说,发动机和车门附近的座位,相对比较“暖和”,空调出风口下面则最冷,由于公交车布局大体相似,因此重庆公交一般中部靠窗位置最凉快,怕热的乘客可以选择这里的坐位,“前部(常规布局)或后部(发动机后置)相对较热,身体弱的人适合坐在这里,车厢其余部分的温度介于两者之间,适合对车厢内温度要求不高的乘客”。
对于公交车内的“冷热分区”,成都东软学院工业设计系老师宋祥波认为,这种设计较为人性化,考虑到了不同乘客的需求,同时,还能提高全车运行的效率,“如果乘客都能很快找到适合的位置,就等于提高了公交运行效率。”
宋老师说:“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市民不清楚这一点,因此这个设计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他提议说,为了方便市民更快选择合适的位置,可以将不同温度区的座椅用颜色标示出来,这样大家在选座位时就更方便快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