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是一个地名也可以给我一种隔世的味道,那么廿八都就是。它的前身是一个古驿站,于宋熙宁四年设都,它身处莽荒苍茫的大山,神秘,悠远,带着岁月的古旧和历史的厚重。当我走近,它仿佛让我看见了时间的断层:漫漫的仙霞古道上,它迈着沧桑的步履踯躅着,行进着,一路旖旎,一路淡然。
廿八都镇属于浙江江山市(县级),距离县城70公里,地处浙江省衢州市仙霞岭高山深谷之中,为浙赣闽三省交界处。镇上居民有9种方言和130余种姓氏,是名副其实的"百姓古镇"和"方言王国"。长条形布局的城镇,古建筑风貌依旧。枫溪水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民居依山傍水,缘溪而建。青山绿水间,黛瓦青墙、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的风貌。
古镇旧有东西南北四道城门,今唯有镇南石质门额一方,书有"枫溪锁钥"。一条街道与小溪并行,自北至南曲折蜿蜒长1公里。 古镇的大户有曹、姜、杨、金四家。他们围绕着宗族而居,至今还保留着36幢完整的古民居大院。站在老街上,最富有特色的是家家户户的门楣。门楣多为楼阁式,由梁、枋、檐、望板和垂帘虚柱构成四柱三楼式。各个部件都有精细的木雕装饰,题材多为福禄寿、合和二仙等吉祥物。这木制的门楣和江南其他地区的砖雕门楼有着截然的反差。看这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其内涵的丰富已足以使建筑学家所惊叹。
景区信息:
地址: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
旅游咨询电话:0570-4015911
门票:75元/人。
半价门票:38 元/人。
导游讲解服务为10 人以下,80 元/趟;10 人以上则超出一个加5 元。
门票优惠政策:
①半价优惠购票条件:身高1.2 米以上——1.5 米以下的儿童;残疾人凭有效证件;60 周岁以上——70 周岁以下的老年人;中小学生凭有效证件。
②免票条件:导游、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烈士家属、记者、7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可以免票。
廿八都当地交通
廿八都地处浙赣闽三省交界的山地之间,古时即为交通要道,现代廿八都行政归属为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辖下,距离江山市70公里。现代交通以公路为主,G3京台高速(黄衢南高速)和G205国道都路过廿八都镇,高速路有廿八都出口。最便利的公共交通是江山市的乡镇班车,江山至廿八都的班车从早上5:40至下午16:40,其间大约40分钟一趟。江山汽车站
地址:江山市南门路64号
电话:(0570)4013108
外联交通:
火车:
1373:杭州-南昌19:23 - 江山23:33
1325:杭州-重庆20:17 - 江山00:47
动车组:
D5691:杭州-江山07:20 –江山09:33
D5681:上海虹桥-江山12:45 –江山16:18
以上为参考信息,更多准确铁路客运信息请登陆:http://www.12306.cn/mormhweb/
班车:
杭州汽车南站或西站坐早晨8 点左右有到江山的快客,4 小时到,也可在汽车西站先坐到衢州。衢州至江山的大巴10 几分钟一班,约40 分钟到江山。
自驾:
浙江和福建方向可通过G3高速公路和G205国道直接到达廿八都镇,江西方向可通过S201省道到达廿八都镇。 廿八都古镇主要景点介绍:
【浙闽枫岭营总府】1100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闽、浙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仙霞岭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操七闽之关键,筑两浙之樊篱”之称,“东南锁钥,八闽咽喉”之誉的仙霞关成为中国四大军事名关。清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明隆武帝加封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镇守仙霞关及仙霞岭上浙闽赣边境诸关,驻廿八都。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廿八都设浙闽枫岭营总府,建三品游击衙门。
【观音殿】观音殿始建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840㎡,主建筑有三进两天井。入门中央就是一座笑脸迎人的弥勒佛背面是韦陀。两边供奉代表“风、调、雨、顺”的四大金刚。“竹林慈云护赤子,莲台甘露济群生”。正殿供奉的是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千手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左右两边供奉的是观音的三十二应身。后殿为厢房。
【文昌宫】文昌宫又称文昌阁,俗称大文昌阁,位于浔里村,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占地面积1576㎡,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主体建筑有三进四天井五开间。虽为廿八都民间集资建造的公共建筑,但建筑之精美,装饰之豪华,丝毫不亚于官方建筑。枫溪街的文昌阁精致小巧,而文昌宫则壮观宏伟。文昌宫前庭栽有两棵桂花树,其中一棵是与文昌宫同龄的百年丹桂,后殿和中殿分别供奉孔夫子、文昌帝君和魁星。天花板上绘有三幅彩图,色泽鲜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中间这幅彩画是《天官赐福图》,绘有赐福天官(福)、喜子(禧)、青松(寿)、梅花鹿(禄)。
【姜秉镛旧宅】姜秉镛旧宅位于浔里街姜家下弄,姜秉镛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750平方米,建筑面积728平方。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三进三天井四合厅,厢房连店屋,内外两大门,石门框,内门有门楼。在正门两边有三幅对联:一幅红纸对联是现在居民贴上去的,显然是改革开放后的一幅对联;第二幅对联“共产主义早实现,永远学习老三篇”是文革时期的对联;第三幅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是五八年大跃进时期的对联。与这幅对联相映成趣的是门庭照墙上仍残留着壁画:左边一个小伙子捧着大碗在吃饭,右边的小伙子高举着锄头在“鼓足干劲搞生产”呢!五十年代这幢宅子曾是五丰队大食堂,留下了这幅壁画和对联,右边墙上还保留了当年的农民赛诗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某种意义上廿八都就是一座活的博物馆。
【姜守全旧宅】姜守全旧宅位于姜家中弄,姜秉森建造于清光绪年间。房屋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坐北朝南,三进二天井四合厅。歇山顶,马头墙,石大门,木雕门罩。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姜守全是一个显赫的人物,民国十五年(1926)参加国民革命军。抗战胜利,1946年春任吉林省财政厅厅长、少将军衔。他与戴笠私交甚密,戴笠多次来廿八都都住在他家。1941年,戴笠从上海、杭州等地来的难民中挑了四十几位少女在他家办了一期女特务训练班,称“东南办事处特务训练班”。 戴笠的身份令人好奇,关于军统女特工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轶事。
【姜遇鸿旧宅】位于浔里街姜家下弄,清同治年间由姜遇鸿建造。房屋占地1723.6平方米,建筑面积1668.6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连堂五进五天井,两幢四合厅,坐北朝南。西式门面,立面设三扇石大门,走廊拱梁,歇山顶,为廿八都古民居中规模最大建筑,第一进被日本飞机炸毁。姜遇鸿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为本地商人姜在淇之子。光绪十八年(1892)姜遇鸿捐五品同知府。壮年从政之余,创办“隆兴鸿记”“隆兴钱庄”等多家商号,还创办造纸作坊、药铺等多个企业,其资本雄厚,经营有方。是廿八都民国时期的首富。相传建造姜遇鸿旧宅的图纸是从宁波专门请人设计的,一连三幢和大街上的店屋连绵相接,占地二千五百平方米,光天井就有三十六个,三十八个工匠精雕细刻,足足化了十年时间,到清宣统年间才完成,是廿八都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由于姜遇鸿经商,经常往来各城市,接触外商,受西洋建筑影响,所以其建筑具有欧洲风格,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关帝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武帝庙,总占地面积为1100㎡,分为庙宇、过街亭及戏台三部分。进入关帝庙,中间主尊为关公。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全国各地为之修建独立道观关帝庙。廿八都关帝庙现有塑像十三尊,中间这位帝王装扮,神圣庄严的就是关圣帝君像,两侧分立是威猛的周仓、英姿飒爽的关平,前面站着廖化、马良,两边是侍神。
【杨仁和旧宅】位于花桥大门弄,杨通孝建造于清光绪年间。房屋占地区1042平方米,建筑面积999平方米。平面呈正形,坐北朝南。三进二天井,连堂两幢四合厅,五架四卷厢。歇山顶,马头墙,木雕门罩,高耸雄伟。在历史上金家与本地豪门杨家是联姻家族。这幢宅子中的门楼特别高大,融浙、闽、赣三省建筑风格于一体,集砖雕、木雕、石雕、瓦雕、泥塑雕五种艺术形式与一身,是廿八都民间建筑的精华。清代中晚期,由于大量的移民已经成为廿八都的主要居民,他们不仅将各自的方言、民俗带进廿八都,也将各省不同的建筑风格融入古镇的建筑中。
【东岳宫】又称东岳庙,俗称大王庙。位于山峰村灰山岭华坞口。据《封神榜演义》中传说,周武王伐纣,元帅黄飞虎归阴后,封神为东岳大帝,又叫大王公,农历三月廿八日为其诞辰纪念。东岳大帝,掌天下生死之权,管人间善恶之举,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清咸丰八年(1858)焚毁。同治四年(1865)集资重建,光绪十六年(1890),蚁蚀坍塌。民国12年(1923),全镇民众捐资,乡佐杨秀东设计,王村木匠王仁树主持施工。东岳宫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5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坐东北向西南,二进一大天井四小天井七开间。整幢建筑分为东岳殿、血池殿、三清殿、财神殿、功德司、速报司、注生娘娘殿等八大殿。
周边景点:
仙霞古道与仙霞关
仙霞关距离廿八都十公里,仙霞古道与廿八都不可分割,实际上廿八都镇正是仙霞古道上最重要的商镇。目前仙霞古道大部分已被现代道路所取代,只余下一小部分古道遗迹可与廿八都相通。仙霞关位于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南仙霞岭上,地当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仙霞关城东西与高山相连,南北有狭路沟通,为古代衢州(现代为浙江衢县)往来建州(现代为福建建瓯)之咽喉要地。仙霞关以雄伟险峻驰名,素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仙霞关是中国古代关隘,古称古泉山、泉岭山,是与剑门关,函谷关及雁门关齐名的中国四大古关口之一。仙霞关现存有四道关门,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是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郎山
江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江郎乡境内,在浙江省江山市城南25公里的江郎乡,距离廿八都大约40公里。江郎山景区由三爿石、十八曲、塔山、牛鼻峰、须女湖(青龙湖)和仙居寺等部分组成,面积11.86平方公里,景源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江郎山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AAAA级景区。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余米。 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人们叫“三爿石”。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学家湛若水摩崖题刻“壁立万仞”四字。 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蔚为壮观,且群山苍莽,林木叠翠,窟隐龙迹。
浮盖山景区
浮盖山峡谷位于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汇处,紧邻廿八都古镇景区,距离古镇不到十公里,浮盖山景区跨浙闽两省,又名盖仙山,面积1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46米。明朝旅行家徐霞客五次入闽,曾两次遍游山中诸景,并在山中大云寺写下《游浮盖山记》,盛赞浮盖山“石痕竹影,娟然可爱。峰峦环列,此真独胜。”浮盖山主峰位于福建省浦城县盘亭乡柳墩村东面,于1998年7月被福建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浮盖山峡谷位于浙江省境内,沿线山多地少,植被茂盛,溪流弯道众多,落差适中,水流缓急分明,峡谷特征明显,可领略三省不同的山水风情,是优秀的自然风景区也是理想的皮筏漂流点。 美食汇
廿八都民间美食组合了浙西、赣东、闽北的饮食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味,廿八都的美食几乎已是江山市旅行的一特别“景点”。廿八都主要美食被称为“八大碗,两名点”。
八大碗
(1)、廿八都豆腐风炉仔
以廿八都豆腐为主料,配以排骨、冬笋,置于泥制“风炉仔”上,以本地盛产木炭为燃料,文火炖熟。
(2)、廿八都枫溪鱼
以野生小溪鱼、黄刺鱼、野生虾为主料,配紫苏、生姜、黄酒等佐料烧制。
(3)、廿八都山药黄麂羹
野生黄麂肉切薄片,加淀粉勾芡,配廿八都山药、香菜、佐料入锅煮熟即可。
(4)、豆蔻猪笋
农家土猪手洗净切块,和白豆蔻在沙锅中炖烂。可祛风湿,强筋骨。
(5)、腊肉鱼干
冬至后腌制熏烤腊肉,配以小溪鱼干,加佐料蒸熟即可。
(6)、廿八都笋干炖排骨
将洗净剁成寸段的农家土猪排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滤去浮沫血水后,加入切成块的廿八都笋干及调料,文火炖熟即可。
(7)、廿八都石斛炖石蛙
石蛙富含17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素有“百蛙之王”的美称,加入滋阴清热的野生石斛清炖后,益胃生津,清凉解毒,营养价值极高。
(8)、廿八都野菜
廿八都野菜品种众多,有蕨菜、观音菜、马蹄菜、鸭掌菜等,野菜烹饪注重保持其“野味”,或清炒、或凉拌、或做汤,营养丰富、口味独特。
廿八都常见野菜及生长时间:
观音菜(一年四季)、马兰头(一年四季)、鸭掌菜(3 月至9 月)、蕨菜(1月至5 月)、苦叶菜(3 月至9 月)、斧头花(1 月至4 月)、野芝麻叶(5 月至9月)、马蹄菜(10 月至次年5 月)、野芹菜(1 月至10 月)、糯米菜(4 月至7 月)、鸡心菜(5 月至8 月)、栀子花(5 月至6 月)。
两名点
(1)、廿八都燕皮馄饨
取上等瘦肉去骨去筋,和入山粉或葛粉,经久捶打成纸状粉肉薄皮,称燕皮。另取瘦肉及山药剁碎,裹入燕皮中,包成小球状,入锅煮熟,加佐料即可食用,
皮滑味鲜。
(2)、廿八都铜锣糕
廿八都古镇的传统节日糕点,已有千年历史,在浙闽赣边界地区被奉为"糕中之神"。主要配料有糯米、红糖、佛耳草、百年丹桂、茶油、枸杞子、藕粉、红薯粉、红枣、山药等,食用时切片蒸食或煎食均可,滑腻爽口,百香调和,营养全面。
廿八都镇热闹繁华,有很多农家乐,以下推荐几家可供选择:
廿八都杨家大院酒家
地址:廿八都镇枫岭路27号
电话:(0570)4886252
古景山庄酒店
地址:古镇枫安路21号(邮政所斜对面)
电话:(0570)4386262
古今驿站
地址:衢州廿八都镇枫岭路30号
电话:(0570)4886017
雾山农庄
地址:廿八都镇枫岭路
电话:(0570)4886215
你必须留意的十种廿八都记忆
1、廿八都之名
廿八都,如果你头一次听说,你一定会为她的名字而好奇。在宋熙宁四年(即公元1071 年),江山设都(都:当时的一种建制)四十四,此地排行第二十八,所以叫廿八都。
2、廿八都之军事
廿八都古镇位于浙闽赣三省边界的仙霞岭山脉,距江山市区以南约70 公里,这里四面群峰拱卫,峰峦叠翠,南设枫岭关,北连仙霞关,东邻安民关,西靠六石关, 史有“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藩篱“之称,1100 多年前,黄巢南下在闽、浙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仙霞岭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东南锁钥,入闽咽喉”。郑成功幼年时曾随父在此守军。这当中,浙闽枫岭营总府就是见证廿八都军事历史的地方。当地人称为武官衙门,从字面意思来看,是作为驻兵之用,在这里曾经驻守过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 年,清政府为了巩固边疆局势,在浙江省和福建省共同组建浙闽枫岭营总府,管理边疆军事事务。
3、廿八都之商旅。
至明朝,由于朝廷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江浙海岸港口对外封闭,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仙霞古道到了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溯钱塘江而上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经过该条古道运往江浙地带,甚至溯京杭大运河至北京。而廿八都古镇作为过往货物中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店客栈布满了整条鹅软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作为其中商人代表的曹、姜、杨、金四大家族更是显赫一时。
4、廿八都之“百家姓”
自唐末黄巢起义军耗时两年开辟仙霞古道,打通三省交通后,这儿不但是军事要冲,从浙入闽、或从闽入浙,翻岭过关到达廿八都时正好一天,适应过往商旅的服务业遂兴旺起来。到清朝时全国长期统一,加上四面关隘相守,很少受战乱影响,商业繁荣发达,鼎盛时每天有千根扁担在运货。外来客商、杂夫,流落的败兵、退役官兵,纷纷在此定居。发展到今天,成为了一个有13 种方言、142种姓氏的古镇,这在江南古镇中式独一无二的,廿八都实际上是迄今发现惟一有百家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镇。大户大族都修有族谱,知道自己祖上来自何处。
5、廿八都之建筑。
廿八都旧镇区现存的民居中,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占80%以上。大多为内向布局的四合院。或五开间三天井,或五开间一大天井,或三开间单天井。单独一幢,或连堂数进。内部多沿轴线对称布局,格局规整。均砖木梁架结构,多二层木楼。青砖墙,黛瓦盖顶。凡一定规模的宅院,均在大门之上设雕饰精美的门楼(罩)。江、浙、皖一带民居的门楼,多为砖石叠涩出挑,或砖雕仿楼阁式,唯廿八都的门楼采用梁、枋、挂落、垂莲柱等构件组成四柱三楼的楼阁式,且雕饰精致。内容多为八仙过海、祥草、瑞兽之类,寓意吉祥。门楼下之门框多以青石精雕细琢,底部常雕刻辟邪的阴阳八卦图案。木制门多为黑色,饰以兽环铜饰。古民居的木梁多为月梁式,梁端施以雕刻。斜撑、雀替、挂落、垂莲柱等部位常常雕饰以人物、瑞兽、花鸟及山水。堂门板和格扇窗多用浮雕和镂雕装饰,每座房屋极少雷同。
6、廿八都之民俗
古镇区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南北交融的外来文化在廿八都汇聚、碰撞,并经过上千年的相互同化和扬弃,形成了奇特的“文化飞地”现象。古镇居民至今守护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对山歌、跳民舞、跑旱船、闹花灯、剪花纸、牵木偶、踩高跷、滑石头等奇特的民间艺术。历史形成的移民现象,使廿八都得民风、民俗更传统、更淳朴,带有几分古战场遗风,具有“异域”色彩。廿八都风俗独特的婚俗仪式包括“联刀肉”、“挑担礼”、“风炉仔”(有些类似火锅),让一些外地来的摄影人抓拍不止。专家称其为“全国罕见,浙江省排行第一”、“天然民俗博物馆”,文人誉为“文化飞地”、“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2007 年,廿八都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8 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7、廿八都之特殊时代的印记
从古到今,老镇都留下了时代印记。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戴笠女特工训练营,到解放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画像,再到大跃进年代和"文革"时期的标语、口号。诸如“赛诗场”、“万人教”“、全民学”,文革时期的对联“共产主义早实现,永远学习老三篇”;五八年大跃进时期的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8、廿八都之美食
八大碗
(1)、廿八都豆腐风炉仔
(2)、廿八都风溪鱼
(3)、廿八都山药黄麂羹
(4)、豆蔻猪笋
(5)、腊肉鱼干
(6)、廿八都笋干炖排骨
(7)、廿八都石斛炖石蛙
(8)、廿八都野菜
两名点
(1)、廿八都燕皮馄饨
(2)、廿八都铜锣糕
9、廿八都之宗教
就在这个千年古镇上,佛、道、儒三教合一,不得不让人感叹廿八都人的包容。在这里,有渊源流长的文昌阁,也有道家的“水星观”,同样礼佛的“大王庙”香火悠悠,小镇的人们在膜拜时并没有泾渭分明。廿八都古镇上宫、殿、庙、祀、社等公共古建筑11 处,大都保存完好。谢晋导演曾感慨:“张艺谋如果到过廿八都,《菊豆》就绝对不会放到歙县去拍。”不得不感叹,在这样的深山老林中,移民们带来各地的文化精华与艺术智慧,将平凡的山里生活装点得如此高雅、精美、充满灵气。道教东岳宫佛教观音殿儒家文昌宫
10、廿八都之生活气息
安乐地在小镇上生活,淡定而从容,这是廿八都人的生活,也是廿八都古镇的印照。就在这里,中国的“和”文化浸润到骨子里,散发出浓浓的气息。廿八都保留下来的原滋原味的不只是古建筑,还有当地人的一些生活态度。坦白说,里面的人还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思想观念还是显得稍微自闭与保守的生活气息,比如说他们中很多人到现在都不愿买养老保险,原因不是没钱而是怕白买(谁知道呢,或许还真会是这样),他们宁愿看着饭店到外面买进再卖出,所以当地的蔬菜价格其实是很贵的,虽然田地不少,但他们却不曾想多种些拿出来买卖获利。他们现在保存着“封神榜”里文王治下才有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民风。你可以说这是懒惰,也可以说这是自给自足,活的淡定、惬意。你在这里可以看到懒洋洋的狗毫无道理的横在街道中央,老母鸡领在一群小鸡在墙脚觅食,老头老太安详慈静的面孔,各做各的,俨然是一个不受外界打扰的世外桃源。但我相信,这种惬意、舒适的生活气息是你在其他古镇所寻觅不到的。更不用说在城市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