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娄山关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关名的来历,源于古代对娄山山脉的称谓。
娄山关,位于遵义县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遵义城到娄山关全程不到40公里,沿途有油菜花海、桃花朵朵。走着红军走过的路,观毛主义的《忆秦娥·娄山关》,感受残阳如血;瞻仰娄山关红军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
车过了兰海高速,关坝下站后经210国道过板桥镇,就抵达了著名红色旅游圣地——娄山关。(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另一条为:遵义—高坪—泗渡—板桥—娄山关)从山脚开始,陆续出现弯弯曲曲的小道、石阶,一点也感受不到都市的气息。远远的可以看见有名的娄山关纪念碑。碑于1966年建造,高11米,座宽6米,南侧为大理石贴面,横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行草大字,碑座北侧嵌5.4米长的汉白玉浮雕,雕刻娄山关战斗中红军攻克天险的英雄群像;碑座东侧有“娄山关战斗简介”碑文一方;碑体为两根并立的文化石巨柱,顶削为斜尖,状若两把红军刺刀,又象征娄山关群峰刺天,中通一线的险峻形势;碑体二柱,蕴含红军“二渡赤水”、再克娄山、重占遵义的军事行动。
接着便是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馆。在里面,可以见到娄山关战斗简介、娄山关战役沙盘、红军曾经用过的刀枪。至于毛主席的诗词就更不用说了。充分展示了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战斗的恢弘历史画卷。
娄山关上,还有红军战斗留下来的遗址。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投入数百万元,收集红军遗物,建设陈列馆,成立娄山关文物管理所,为前来瞻仰历史圣地的客人提供了服务。娄山关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尖山战斗遗址至今都保持着原油的面貌。至于娄山关的标志,即黄道彬书刻的娄山关石碑,现基本保存完好1973年,遵义地委行署在娄山关建造的大理石词碑,用396块云南大理石嵌成碑面,镌刻了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手迹全文,泊金贴字,金灿夺目。
在红军战斗遗址,另有娄山关人行天桥、古代军事要塞城堡建筑和红军战斗纪念碑等景点可供瞻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