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标准:根据新的出租车价格标准,单程载客行驶超过15公里部分,基本单价加收50%的费用;往返载客(即起点和终点在2公里(含)范围以内)不加收空驶费。价格标准:根据新的出租车价格标准,多位乘客合乘出租车,每位乘客应付合乘里程部分的60%车费,此外,燃油附加费和预约叫车服务费也需要缴纳60%。

出租车调价后每公里2.3元
目前北京市出租车超过半数已经完成调表。调表之后的出租车按照新的价格进行运营,加上堵车时的低速等候费上涨,各种版本的打车省钱攻略也受到追捧。记者实地体验后发现,遇堵车就下车、15公里就抬表等省钱方法要么是用体力、时间换金钱、要么是计算有错误存在误导,而攻略中提到的出租车合乘省钱的方式,甚至有可能会增加费用。
攻略一
高峰堵车六分钟
提前下车就算赚?
价格标准:据市发改委最新发布的出租车涨价公告,早晚高峰期间出租车低速等候费每5分钟加收2公里租价,每公里2.3元,也就是4.6元。即相当于堵车1分钟加收1元钱。
网上攻略:如遇堵车并据路况猜测不能很快缓解,堵车超过6分钟应立即付钱下车。以3公里的最短路程、堵车6分钟为例,在路面畅通后重新打车,起步价为3公里13元。如果此时一直坐在车上等候堵车,费用为3公里×2.3元+6元堵车费=12.9元,因此只要堵车超过6分钟,那么重新打一辆车就更加划算了。
记者体验
等候费用占一半
中途下车不现实
前天傍晚,记者从六里桥电力医院门前乘出租车前往金融街路口,在晚上6点5分到达目的地。距离不过6公里,但费用达到46元。其中等候时间长达27分钟,而低速等候费用就达到25.3元,超过全部打车费用的一半。
6公里的路程,如果途中堵车时换乘出租车,只需要两个起步价即26元即可到达目的地,网上攻略看似很靠谱。但是本报另一路记者试图循着这个方法验证一番,然而从中途下车后,记者在路边等候了近四十分钟,仍然未能打到第二辆出租车,只能作罢。
结论:省钱方法理论上确实可行,但是耗费的是时间和体力。由于无法预计拥堵的时间以及早晚高峰打车难度较大,这种方法可行性不大。更关键的一点是,低速等候费只在出租车时速低于12公里时收取。
攻略二
15公里马上结账
可省加收空驶费?
价格标准:根据新的出租车价格标准,单程载客行驶超过15公里部分,基本单价加收50%的费用;往返载客(即起点和终点在2公里(含)范围以内)不加收空驶费。
网上攻略:网友提出的攻略指出,按照新的价格标准,乘车超过15公里的部分,每公里加收50%的费用,实际租价为3.45元。因此,在乘坐出租车时,只要超过15公里就应该要求司机重新打表,或者立即下车更换出租车。这样坐“长途”的情况下,可以省不少“银子”。
记者体验
计算不考虑实际
这个攻略很坑人
昨天下午,记者从通州北苑附近乘出租车前往呼家楼,在司机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番体验。整个路程共18公里,在行驶到15公里时,记者要求重新打表,即最后3公里的价格为起步价13元,而如果不重新打表,最后3公里的价格仅为3.45×3=10.35元,重新打表反而不划算。
“这个方法调价前就有人在琢磨了。”出租司机刘师傅说,这个所谓的攻略其实并不新鲜,按照他的计算,总里程在21公里以下根本没必要重新打表。而夜间11点后出租车起步价为14.4元,基本单价还要上浮20%,15公里就结账的方法同样行不通。
结论:这是一个属于完全计算错误的攻略。即使没有计算上的错误,在21公里时要求司机重新打表,可能性也不大,记者随机询问了10位出租车司机,他们均表示不会接受乘客途中重新打表的要求。
攻略三
打车提前找合乘
可少付四成费用?
价格标准:根据新的出租车价格标准,多位乘客合乘出租车,每位乘客应付合乘里程部分的60%车费,此外,燃油附加费和预约叫车服务费也需要缴纳60%。
网上攻略:以“甲乙乘客同时在A地上车,甲在B地下,乙在C地下”为例,甲下车时计价器显示20元,所以支付车费20×60%=12元,再加1元燃油附加费共13元,省了7元;乙下车时计价器显示为40元,乙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合乘费用12元,从B地到C地单独乘车费用20元,加1元燃油附加费共33元,省了7元。
记者体验
为了合乘而合乘
反而还得多掏钱
记者日前随机进行了多次“合乘”体验,出租车司机并不强制要求同时上车却在不同地点下车的乘客按照合乘的方法计费。同样还是网上攻略举出的例子,如果甲乙乘客认识,如果用合乘的方式,一共需要支付13元+33元=46元,而不采用合乘的方式,两人约定车费分摊方法,总车费仅为计价器显示的40元+1元燃油附加费=41元。
“没有必要为了合乘而合乘。”司机康师傅说,不少同事顺路拼车上下班,大部分情况下也不涉及打印发票问题,几人一般都私下“摊钱”而不会要求打印合乘发票,也不会按照合乘的方式付费。
结论:具有操作性,但不必刻意合乘。出租车合乘从几年前就开始推行,在解决了打印发票等技术上的问题后,推广合乘最大的瓶颈是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