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插图 郑辛遥
【主持人】阿 竹
【嘉 宾】
汤 妍
销售
May
人事专员
Aileen
外企主管
袁 牧
旅行社销售、导游
金延葆
台湾导游
主持人的话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3》显示,201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为8318.27万人次,同比增长18.41%。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2012年的境外旅游消费高达1020亿美元,今年前六个月,中国境外游消费额增长31%。与不断攀升的出境游人数和消费额同时备受关注的是中国游客在境外的表现。很多不文明的行为,让中国游客成了遭人诟病的群体。
关键词
习 惯
习以为常,却令人瞠目
主持人:作为经常出境旅游的资深“驴友”,和旅游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几位嘉宾对于大陆游客在境外的表现有什么切身感受?他们真的像一些新闻中说的那么引人侧目吗?
May:我第一次出国旅游是2001年去瑞士。那时候无论是机场、景点、酒店都少见大陆旅游团,感觉身边同去的游客素质都不错,自觉遵守他国的社会规则。比如公共场所小声说话、上洗手间都站在一米线后排队。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从2010年开始的,境外随处可见大陆旅游团。大陆团扎堆的地方,总会让人感到很嘈杂。
记得有一回我到西班牙旅游,在一个景区的休息点有棵树,树干上有个树洞,那个洞里有好多瓜子壳,当时同行的朋友中有一个外国人,他见到这个情景,笑着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一定是中国人来过了。”那次西班牙之行,另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细节是,在一些水果摊上,摊主会专门竖一块写着中文的牌子,上面写着“请勿用手摸水果”。大陆人买水果常常会捏一下掐一下,被掐过的水果,摊主是很难再卖出去的。当地人对大陆游客的这种习惯很不欢迎。
Aileen:我出国旅游选择自由行比较多。有时候,在国外一些地方会遇到大陆的旅游团。记得有一回在泰国,我看到一些大陆游客站在路边大声聊天。可能是导游暂时走开了,让他们在那儿等一会,但是,他们没有站在人行道上等,而是站到了马路上,阻碍了车辆的通行,在他们身后,已经有五六辆车停下来。他们因为聊得兴起,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情况。泰国的那些司机也不按喇叭,就那么安静地等着。我当时就走上前,提醒那几个大陆游客。
如果说,站在马路边聊天挡住了别人的去路这样的事情不算稀奇,那么,我在飞机上的一次经历,可真的是有点夸张。那次航班为乘客免费提供红酒和啤酒。同机的有一个大陆旅游团,从游客之间互相的熟悉程度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当看到飞机上提供的红酒和啤酒后,他们竟然把机舱当成了聚会场所,拿着酒瓶在机舱里走来走去互相敬酒干杯。可以想象,平日里这些人在饭桌上一定是习惯了这样的应酬方式,只是,这是在飞机上,而不是在饭店的包厢里,同机的外国乘客都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这些中国人在干嘛。事后,我和一个朋友聊起此事,她居然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袁牧:坦白说,有很多大陆游客在境外的表现真的挺差劲的。闯红灯、乱扔香烟屁股、插队……常常引来其他人的侧目。我觉得问题比较大的是吃自助餐。有一回,我带团出境旅游,在吃自助餐的时候,一位六十多岁的大陆游客在取食物时,用叉子在盘子里叉起了一块,放进自己嘴里咬了一口,觉得不好吃,又把那块咬过一口的食物放回了装菜的盘子,其他用餐的人看到了,向他提意见,他才又把那块吃过的食物拿回自己的盘子里。如果当时旁边没有人指出,他也就放回去了。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吃自助餐,餐盘里有被人咬过的食物,你还敢吃这盘菜吗?
关键词
规 则
总觉得规则是可以“灵活掌握”的
主持人:在各种对大陆游客的批评中,不守规则似乎是被提的比较多的一条,几位嘉宾对此有何感受?有没有和国外的朋友交流过,他们对大陆游客是怎样的印象?
汤妍:很多人在出境旅游之前,没有想到要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要去的地方有怎样的社会文化、社交礼仪,以及一些当地的法规和约定俗成的规则。
旅游的次数多了以后,我发现大陆的旅游团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旅游大巴一停下来,就会有好些人忙着跑下车,围着垃圾桶抽烟。要知道在很多国家并不是有垃圾桶的地方就允许抽烟的,除非那个垃圾桶上面是有专门按灭香烟的盘子。在很多国家,某些室外的区域是禁烟的,一些高级酒店,整个酒店都是禁烟的,在房间里抽烟,也会引发烟雾探测器的警报。但很多大陆游客并不了解或者忽视了这些规则。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外国人往往是看到有烟缸才抽烟,但中国人是看到垃圾桶就抽烟—能够知道把香烟屁股丢在垃圾桶的已经算是比较有素养的了,只是垃圾桶边上的墙壁会遭殃,留下很多按灭香烟的痕迹。
我和父母同去欧洲旅游时,导游在一开始就告诉大家,欧洲的法律对于旅游大巴的司机的工作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他们必须每两个小时就停下来休息,休息时间不少于15分钟。旅游大巴上装有电脑芯片记录司机是否按照规定开车和休息。对于导游事先告知的这些,旅游团里的游客大多表示理解,可是,就是有那么几个游客到了休息点会去找导游理论,他们认为自己给旅行社付了钱,还给司机导游付了小费,司机就应该加班加点赶路,而不应该把时间都浪费在休息点。他们当然没有能够如愿,因为欧洲的司机和导游不可能去违反法律,砸了自己的饭碗。
Aileen:我曾经问过我的一位日本同事,你们为什么可以那么遵守规则?对方回答说:“因为我们的国土很小,如果不遵守规则,那就乱套了。所以我们习惯了在公共场合要时刻留意自己是否妨碍到了其他人。”而另一位日本同事曾经问我,同样是讲汉语的中国人,为什么在大陆和在台湾那么不一样?在台湾的地铁站里,乘客们都很自律,按照地上画出的线排队等车,大陆的地铁站里就不是这样。在公共场合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是我的日本同事对于大陆人印象。
金延葆:这些年,我接过很多大陆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还是有了不少改善的。很多事情,好好沟通,他们都是能够接受的。比如,台湾的自动扶梯,大家一般都靠右站立,在左边留出一个通道。一些大陆游客不知道,就会堵住了左边的通道。我会告诉他们,大家都靠右站立是为了给需要赶时间的人,留出左边的通道。他们会说,嗯,这样的做法挺好的。下一回,他们也会注意了。还有大陆游客会问我,为什么在台湾常常会看到人们戴口罩出行?我告诉他们,一部分人是怕空气不好所以戴口罩,更多的戴口罩出行的人是因为自己感冒了,或者有什么不适,怕传染给其他人,所以戴口罩。这是一种自律的做法。
关键词
购 物
从奢侈品到日用品样样都买
主持人:出国旅游,购物是免不了的。大陆游客在境外旅游时的消费能力一直都是惊人的。一般来说,开门做生意,总是乐意有人上门来消费的,可是,在境外大把花钱的大陆游客似乎并不那么受欢迎?
May:十几年前,我觉得免税店是个高档的地方,走进去店员比顾客多。店员除了讲当地语言,就是讲英文。这几年再去简直就是中国人的天下,买东西像抢,整个购物环境拥挤不堪。只要有大陆的旅游团在,收银台那里,永远都是人声鼎沸排队买单疯狂刷卡。
很多地方的免税店,店员一个个都被锻炼出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那些店员的态度却天差地别。上次在泰国曼谷的免税店我都看到店员对中国顾客翻脸了—有顾客看到别人买东西,自己也跟风买,但是,又对所买的东西一无所知,对于价格也搞不清楚,反复咨询某些问题,最终,闹得不开心。
我现在出境游都会提前做好功课,事先把要买的东西列好清单,了解好行情,到了免税店直奔主题。那种事先不做好功课,跑到柜台问东问西的客人会遭到他人鄙视的。
汤妍:到境外旅游,大多数人都会有购物计划的。常常会有中国游客跟导游商量,希望在某些点停留的时间稍长一些,这些往往都是奥特莱斯或者当地人会购物的超市之类的购物点。一到这些购物点,大家就会一拥而下,跑去购物。从名牌包、化妆品到洗发水等日用品,看到什么都认为比国内的同类产品便宜又安全,也不管用得着用不着,都是买了再说,最后几乎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的。
早些年的时候,我出境旅游时每次都会有一张很长的购物清单—那上面都是要帮朋友、同事们带的,最多的时候,可以带回来十几个名牌包,行李加起来四十斤重。现在,我出去旅游更愿意去品尝当地的小吃。
关键词
安 全
不听劝造成意外伤害
主持人:对于导游来说,在带大陆团的时候,最担心的是什么?
金延葆:大陆游客的某些行为会带来安全隐患。我接大陆团最典型的一个状况就是抢座位,特别是年纪大的人,可能怕晕车,就想坐前排,往往一下飞机拉着行李箱就跑,想要抢在其他人前面上旅游大巴,占一个好位置。有一回,有个客人就因为这个摔了一跤,太阳眼镜的鼻垫扎到了眼角,结果,还没开始玩就先缝了好几针。出过这样的意外后,我在接到旅游团的时候,半开玩笑地把话说在前头,“我们等会上车的时候,大家礼让一下,让年纪大的、身体差的、容易晕车的坐前排”。有一次,我这样说了以后,大家都往后排坐,前两排都空着。
还有一些大陆游客吃完饭习惯用牙签剔牙,我会提醒客人吃完饭后坐在椅子上剔牙,用完牙签后就把这些都留在桌上,让服务生收掉。可是,总是会有客人喜欢边走路边剔牙,牙签随便扔。有一次,一位客人把用完的牙签扔在了座位上,其他客人坐下时,牙签一下子扎进了他屁股。为了以防万一,领队赶紧带着受伤的客人去打破伤风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