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如果你恰巧碰到有人头戴狰狞面具夺门而入,而一家老小则手拿黄豆向其抛打,千万别以为是遇到了歹徒,这是日本人为保全家平安而举行的“撒豆驱鬼”仪式。在日本,有关妖怪的传说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且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可以说,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妖怪形象随时代而变
日本民间有着大量关于妖怪的传说,这大概与身处岛国的日本人在心理上有种神秘主义倾向有关。喜欢较真儿的日本人把妖怪分门别类,著成《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等大厚本的图书,还配有精美插图,在图书馆中举目可见。各地“乡土会”的老人说起古往今来的妖精,更是津津乐道。
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日本是个水域文化国家,所以很多传说和水有关,比如豆子婆婆,就是用筛子在水中捞人来吃的妖精;桥女则是为情投水自尽的女鬼;而活跃于江河之中的河童,其原型很可能是一种凶猛的淡水鳄鱼。同样,日本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所以传说中住在山上的妖怪也不少。比如雪女,据说是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女子所化,因此经常诱惑上山的行人,凡对其动情的人便会冻死。因此,在最初的民间故事中,妖怪往往造型恐怖,让人望而生畏。
据说因为鬼怪太多,日本古代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巫师---阴阳师。这个职务的尊贵在平安时代达到高峰,因为这个时候日本国内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统治阶层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把种种问题归结于神鬼。因此,人们在生活中不免小心翼翼,唯恐触犯某种禁忌招致鬼神报复。当时的阴阳师权力极大,天皇和大将军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他们的干涉,今天日本文化中的各种禁忌,大体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

到了江户时代,商业手工业繁荣,人们不用光靠老天爷赏饭吃了。于是妖怪们也摇身一变,成了住在各种物品道具里的精灵。最有名的是《百鬼夜行绘卷》,描画了琵琶、伞、木鱼、锅等各种旧物品因为要被人们丢弃,一怒之下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半夜出来游行的场景。此画被誉为日本妖怪画的鼻祖。随着战后日本动漫的迅速发展,日本妖怪的形象变得可爱而人性化了。水木茂是日本鬼怪漫画第一人,他创作的鬼太郎系列可谓风靡一时,和鬼太郎有关的玩具、游戏、装饰物、服装四处开花,号称日本国民三大动画偶像之一。之后恐怖漫画大行其道,并相继出现不少恐怖漫画的专业杂志。像被称为恐怖漫画女王的犬木加奈子,她以儿童的世界为舞台,创作了民间传说、童话、城市故事等题材的恐怖作品系列。人们评价她的漫画作品“有趣、可爱、可怕”,很多日本人沉迷其中。而这几年宫崎骏的动画,更是将日本妖怪文化的热潮推向了世界。

70%的妖怪原型来自国外
日本民俗学的奠基者柳田国男认为,日本妖怪最大特征就在于它具有两面性,善恶可以互相转换。比如怨魂,如果好好供奉,也可以成为保护神。而西方的妖怪则善恶分明。所以在西方人眼中,日本的妖怪总是充满神秘感。而近年来,日本表现出的妖怪形象,要么是借助现代高科技制造出恐怖效果,要么是以可爱的精灵形象讨人喜欢,可以说走向了两个极端。
据说70%的妖怪原型来自中国,20%来自印度,10%才是日本本土妖怪。比如天狗原是来自中国《山海经》中的犬怪。传到日本后,渐渐和佛教中的天魔、神教中的山神等结合起来,融合成为现代的形象。而春分时“撒豆驱鬼”的活动,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追傩仪式。
恶媳妇被称为“鬼嫁”
日语里有很多和妖怪有关的俗语。比方传说中河童爱吃黄瓜,所以海苔卷黄瓜这道菜就叫做“河童卷”;特别厉害的恶媳妇儿,叫做“鬼嫁”;说人生了个天狗鼻子,那是在批评人家骄傲自满;如果说“鬼生霍乱”,是指英雄也怕病来磨;“把鬼蘸了醋吃”,则是天不怕地不怕。
一向以认真刻板著称的日本人,已经将妖怪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去研究。号称“妖怪博士”的小松和彦教授带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人员收集了1.6万条有关各种妖怪的传闻,耗时六年,并制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以供研究。现在,“妖怪学”已经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正式确立,并在众多高校展开授课,不光日本学生,外国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呢。

妖怪文化与敬畏之心
小时候,我也曾有过被加班的父母独自留在家中的经历,那些孤独的夜晚使人莫名恐慌。楼上不断传来疑似弹珠落地的诡异敲击声,像击打在心上的鼓点;偶尔扬起的窗帘外,青紫色的灯光照得人毛骨悚然。在盛夏的夜晚,我从柜子里搬出棉被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似乎厚重的被子和满身汗水就能让臆想中的“怪物”无法接近。现在想来虽有些可笑,但儿时对未知事物既恐惧又向往的紧张心情,并没有随成长而完全消失,即使是在自诩成熟的今天,当我面对与儿时相似的黑夜时,还是会一边告诉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妖怪”,一边却暗暗期待着奇迹发生,盼望有谁能撕开夜幕自空中降临,带着古怪而不可怖的笑容告诉我:其实一切都不仅仅是妄想。
我在大学里选修了日语,当老师问我“最喜欢日本的什么”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妖怪文化。”有同学发出了“好奇怪”的感慨,我却觉得能说出实话是件愉快的事。我一直对各种精灵鬼怪的传说有着超常的喜爱,而号称有“八百万众神”的日本,无疑是全世界鬼神文化最丰富的国家。这也成了我渴望接触并深入了解日本的契机。

与欧美妖兽一贯的邪恶形象不同,日本的妖怪世界似乎并不那么正邪分明,既有取人性命的恶灵,也有对人无害或仅为取乐才偶尔捉弄人的小妖,更多的妖怪则极少与人产生交集,它们游走在善恶边缘,悠然地生活在人类社会的影子里。据说,日本妖怪大多都能在中国找到原型,但时至今日,中国早已失去了能使妖怪文化生根发芽的土壤,除了在恐怖片中还能看见几个吃人厉鬼或多情女鬼的形象,其他古老神话中的妖怪似乎很少在生活中被提及。而在日本,以妖怪为题材的小说、漫画、电影层出不穷,专门研究妖怪文化的学科和学者也越来越多,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妖怪点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常常以神秘有趣的形象出现,有时甚至还带有人性化的活泼可爱。大概正因为如此,日本的绝大多数妖怪并不被人们厌恶,反倒很受人欢迎。而我,也成为遍布世界各地的日本妖怪爱好者中的一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