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游客牵着狗参观五公祠博物馆 商报记者李雪冬摄
近期,卢浮宫泡脚、埃及神庙刻字、为逃票攀爬城墙等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引发国人深思,国家旅游局也连发六文提醒中国游客注意旅游素质,出境游文明公约还将写进合同,违反规定要处以罚款甚至行政拘留。对不文明旅游行为,海口市民是如何看待的?是否了解《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商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市民
对不文明旅游行为深恶痛绝
记者随机采访了50位海口市民,有42位市民表示不清楚《公约》和《指南》,5位市民清楚其中之一,只有3位市民知道两份文件的存在。说到长期以来存在的不文明旅游现象,许多市民都反映出不同程度的反感。
记者曾在海口五公祠博物馆遇到一位市民手牵宠物狗观看历史文物,此情景与博物馆庄严肃穆的气氛颇为不和谐。
市民郑先生上个月刚从西藏回来,据他介绍,在拉萨的罗布林卡,大多宫殿都有禁止拍照的标志,但是仍有不遵守规定的游客。“有人一进去就拿着相机到处乱拍,前来制止的工作人员刚走,他们就又拿起了相机。我提醒他们,他们却说‘好不容易来旅游一趟不拍照来干什么’,太不可理喻了。”郑先生说,对于西藏这样的佛教圣地,游客更应该有基本的尊重意识。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自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约》里也有“遵守公共秩序”一条。对此,市民黄小姐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有一年清明节她去南京玩,在中山陵景区乘坐旅游大巴离开的时候,一百多个人争着上一辆车,当时的场面让她至今想起来还后怕。“我在里面被挤得透不过气来,好几次差点被人推倒。”
市民蒋小姐则说起一次报团游欧洲的经历,在英国一个饭店,她上完洗手间出来,听到有人在背后用英语说麻烦冲水,原来团里一个阿姨上完厕所没冲水,她只好在英国人鄙夷的目光中替那位阿姨冲了厕所。
“出去旅游不讲文明,不仅丢自己的脸,也丢中国人的脸!必须要遏制!最好是写入法律条文,加大处罚力度!”市民李先生得知出境游文明公约将有可能纳入合同,不禁拍手称快。
导游
每天都提醒游客勿大声喧哗
长期以来,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形象和口碑——一些国家的旅游景点和酒店往往张贴着只针对中国人的中文告示牌,如“请勿喧哗”、“请勿随地吐痰”等等便是最好的证明。作为导游,对此更有切肤之痛。
据海口某旅行社的导游小王介绍,有一次在泰国机场过关时,他带的几十名游客就在关口大声说笑,怎么劝都不听。“当时工作人员就问领队在哪,麻烦让游客安静,不要影响工作,我当时真的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小王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只要是他带的团,他每天都会提醒一遍游客注意不要大声喧哗。
游客用餐浪费也是不少导游经常目睹的现象,导游小方说,去年他带团到阿布扎比,由于阿拉伯食物口味和国内不同,他已经提前告诉游客要十分注意,可以先品尝一点看好不好吃,然后再拿。“谁知道他们还是一下子拿了一堆,很多都是吃了一口觉得不好吃就搁在一边。而且他们还喜欢帮别人拿东西,桌子上摆得满满的,当时服务员的脸色都很难看。”
“衣冠不整、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上完厕所不冲水、让小孩随处小便……要说那些我见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恐怕是数到明天也数不完。”导游小董表示,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不文明现象,其实都与个人素养有关。“旅游中的陋习,其实都是生活中的陋习。我们国人应该从基本的文明素养入手,在自身的行为习惯养成上多下工夫。”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关系到每位游客的切身利益。做文明游客是我们大家的义务,请遵守以下公约:
1.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2.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3.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
4.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
6.尊重别人权利。不强行和外宾合影,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
7.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不讲粗话。8.提倡健康娱乐。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黄、赌、毒。(记者邝晓霞 金少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