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为7025万人次,是美国的1.2倍、日本的3.5倍,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市场。2012年这个数字达到8300万人次,消费额高达1020亿美元。预计2013年出境游人数将达到9430万人次。中国游客出境踊跃,出手阔绰,理应受到世界各国的热烈欢迎才对,但现实却不是如此,据某旅游网站针对欧洲酒店业人士的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形象列倒数第三”……
为什么一边是“烧钱”如流水,一边却是“差评”如潮水,如此不受待见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有些中国人太有钱,暴富之下让他们财大气粗,得意忘形,失去了礼仪之邦应有的优雅;二是有些中国人太在乎钱,除了拜金他们不再有信仰,除了捞钱他们不再有理想。试想,一伙穷得只剩钞票的游人会把风景与文化看在眼里吗?会把文明社会的游戏规则放在心上吗?中国游客海外屡获差评,表面上看只是个人素质问题,往本质上说却是价值取向问题。说得学术一点,这是新旧文明的冲突,说得通俗一点,纯粹是钱多惹的祸。钱多了的一些中国人争相去境外“赶集”:去奢侈品商店购物,去艺术品市场显摆,去风景名胜地享乐,他们根本就不是去旅游观光的,所以才有埃及神庙里的“到此一游”,才有太平洋岛国帕劳深海中的中华烟盒,才有罗浮宫的大声喧哗、华尔街的遍地纸屑……
钱多是物质文明的标志,理应带来精神文明的进步,为什么反而成了精神空虚的推手呢?反思下来,问题还是出在教育上。一方面是钱多没有花在教育上,另一方面是花在教育上的钱又没有花在刀刃上,包括基础教育和公民教育在内的教育全方位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偏差。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社会只追捧高考状元,而集体忽视了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其结果必然是一群腰缠万贯的“暴发父”培养了一群以追逐个人名利为己任的“坑爹一代”。这些人何尝把游戏规则和他人利益放在眼里?当这群人一窝蜂地涌向海外境外时,外人不为之侧目才怪。所以,中国游客要挽回海外形象,光有钱是不够的,要放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架子,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和游客素质教育,只有文明的养成和价值观的认同,才能让他人消掉对中国游客的“差评”,让中国旅游文明重回世界文明的大家庭。(海舟)
文章来源:晋中日报 |